早幾日氣溫驟降,突然急降到12、13度,誰知幾日後又突然回升,甚至中午曾高達26、27度!天氣忽冷忽熱,猶如坐過山車,可能你已經患上「氣象病」。
不少人認為,好父母——特別是好母親——都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子女,與他們一起成長,才會讓孩子心智與身體發育得更好。然而,美國最近一項大規模統計研究推翻了這個觀點,指出父母陪伴子女時間多寡,不會影響到子女的未來發展。
「母愛真偉大」這句說話並不俗套,因為婦女在懷胎期間經歷不同程度的身理及心理變化,生產過程承受的痛楚或心理壓力,生產後亦可能出現不同轉變,產後婦女需要面對和正確處理,且聽婦產科專科醫生梁子昂為大家詳細解釋。
雖然還有1個月才到聖誕節,但如果小朋友想寄信給聖誕老人就要趁早了!香港郵政每年都會公佈聖誕空郵截郵日期,確保郵件可以在聖誕前寄到目的地。小編為你精選了全球聖誕老人的熱門地址,記住貼上足夠郵費才寄信呢!
每當與家長分享如何處理子女的行為問題時,我都會鼓勵家長訂立明確的規則及獎勵方法,往往能立竿見影。家長常問一個問題:「如果子女只在有獎勵之下做好,豈不是很『市儈』?怎樣才可令他們自動自覺做好?」
各位父母,你的孩子是否經常將「唔要」、「唔制」、「唔想」等字掛在口邊?這樣又會否令你感到苦惱,不知如何應對?孩子事事說「不」,可能因為他們開始有自主的意識,希望有話事權,以致出現這些父母眼中的「反叛」行為。
疫情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很多人都減少外出,大多數都是追劇、看電影來打發時間。家長又增添了憂慮:小朋友會不會看太多卡通了?對著螢幕的時間會不會太長?
連月發生多宗懷疑學童輕生事件,本港學生的精神健康管理刻不容緩。旁人看來,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大多數是學業,然而長年累月的壓力定必來自多個地方。教育心理學家就此分享她過往接觸過的個案,希望無論學校還是家長,或者學生自身都要多加關注自己的情緒。
香港居住環境有限,每當換季時,不少家庭需要將大量衣物,由常用衣櫃移至床底收納區,以便騰出更多可用空間。但香港天氣忽冷忽熱,踏入秋冬,許多人的衣櫃其實都還沒換季。週末正好是整理衣櫃好時機,不妨聽一下獲得日本專業認證的香港收納師分享貼士,為屋企和家人收拾一番。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全心全意養育孩子,希望他們身心發展順利、健康成長。參考了一些美國兒科組織及視光學組織的資料,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眼科視光師黃浩然將幼兒由出生6星期至5歲的視覺發展里程碑概略如下:
上回跟大家分享到飼養寵物的責任,作出飼養決定後便是照顧一輩子的承諾。那麼不打算飼養寵物是否就等如與愛護動物牽不上任何關係呢?不知道家長們有否與孩子一起看過海豚表演呢?你知道牠們享受表演嗎?
疫情令我們意識到衛生與健康的重要性,但小朋友的個人衛心意識始終有限,爸媽除了不斷重覆叮囑,也可以透過兒童繪本讓小朋友擁有衛生常識。
Glamping 即是 Glamorous Camping 豪華露營的意思,這股風潮在香港越來越流行,而特色營區和露營車也有不少選擇,如果是帶著小朋友的露營新手爸媽,家庭式露營車就成為首選了。
孩子成長速度很快,孩子需要適應的同時,父母也要隨著孩子的步伐調整。家有二寶,是不是更多育兒問題?心理學家分析幼童背後的心理因素,讓父母了解如何引導孩子,做出好行為。
除了考慮學生的行為與情緒之外,入讀學校前亦需具備其他技能,例如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和執行常見於課室裏的指令。
香港學生學業繁重,很容易壓力爆煲。開學不到2個月,本港已經出現多宗學生墮樓、自縊事件,令人心痛,亦令社會再次關注學生情緒健康問題。
養寵物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如果家中有小朋友,家長會有更多憂慮。是什麼讓Yuki媽媽在照顧未足3歲的兒子同時,再領養一隻2個月大的小幼貓呢?背後原來有段故……
萬聖節來臨,大家都精心打扮得古靈精怪,穿上奇裝異服扮演各種角色。一條與萬聖節有關的心理測驗,可以看出小朋友的潛藏個性。
大家知道10月29日是「國際貓日」(National Cat Day)嗎?這個節日在2005年由動物行為學家 Colleen Paige發起,原來將「國際貓日」訂在萬聖節之前,也有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