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路】不是媽媽的媽媽手
不過稱為「媽媽手」,顧名思義,當中不少患者都者是初為人母的女士,由於長時間以錯誤姿勢抱著嬰幼兒,令手腕客易出現疼痛及發炎的徵狀。另外,不少需要運用手腕工作的職業人士也會有較大機會患上此症,造成大拇指和拇指側的手腕感到疼痛而令日常工作受到影響。
認識甚麼是媽媽手
俗稱媽媽手的手腕外側肌腱炎,是指拇指側旁的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的肌腱被過度使用時,會使到肌腱或周遭的滑膜發炎,導致肌肉腫脹,令本來讓這兩組肌肉通過的狹小空間變得進一步收窄,此情況下肌腱的活動會受到阻礙,大拇指及手腕亦會感到疼痛,出現所謂媽媽手的徵狀。如果出現急性的媽媽手,在拇指靜止的情況下,手腕仍會有持續的痛楚,影響日常的生活。
很多媽媽都會有這個症狀發生,所以手腕外側肌腱炎才有媽媽手這個稱號,在新手媽媽的身上更易出現。新手媽媽在產後,可能長時間讓拇子過度用力地托著幼兒,再加上嬰兒體重會日漸增加,當媽媽利用虎口從嬰兒腋下抱起時,手腕和拇指需費較大力氣才可以把嬰兒抱起,故比較容易產生這症狀。
高危人士要注意
可是媽媽手並不只是媽媽獨有的痛症,很多需要長期重覆使用手腕和拇指工作的職業都有可能患上媽媽手。這些高危的職業包括經常利用鍵盤打字的文員、乒乓球運動員或者是長期捧著餐盤的侍應,他們共同的特徵都是需要大量使用到大拇指,過度使用指側旁的肌肉而引起發炎,造成媽媽手。
除了這些職業外,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經常使用電子產品或者手腕用力不當,也會容易引起媽媽手。當我們使用智能手機時,會用虎口把手機提著,然後用拇指去觸碰螢光幕,長期使用手機會不斷重覆地運用到拇指和手腕,同樣令手部肌肉變得緊張。另外,我們可能在做家務的時候,手部過度用力或拖力不當,亦有可能引發急性發媽媽手。
當媽媽手出現的時候,手腕會有輕微腫脹,在活動時更會出現酸痛,活動能力大減。酸痛感覺還有可能向上延伸至前臂,或延伸至其他手指,有些患者更會於就診時表示手部無力,及出現手指麻木的感覺。
治療方法
在症狀初發生後,患者應該避免增加患處的負擔,盡量避免重覆過度使用拇指和手腕的動作,讓手部得到適當的休息,減輕發炎的情況。同時,患者可以按摩前臂、熱敷以及休息手腕去舒緩痛症。如果情況未有好轉,建議可以由脊醫進行檢查及提供合適而有效的治療。
脊醫會以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的前提下進行治療,利用手法去把錯位手指矯正,同時可以使用超聲波、衝撃波等方法以減少發炎徴狀。脊醫亦會因應患者的情況去提供適當的護腕及運動貼布去保護受傷的手腕,以保護錯位的關節。當手腕疼痛情況減輕時,患者便可自行進行一些手指肌肉伸展,以加強拇指肌力。
自我小測試
應該怎樣才知道我們自己有「媽媽手」的問題呢?其實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把手肘關節伸直,然後將四隻手指包住拇指,接着手腕向尾指方向彎曲,如果拇指及手腕的位置感到疼痛,便有機會己患上媽媽手。如有發現媽媽手的症狀,請儘早找專業的醫護人員檢查以及處理。
何維琪-脊骨神經科醫生、香港註冊脊醫、香港執業脊醫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