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童行】三個提升學習效能的生活習慣
國際機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在文章及研究報告中重申,身體健康與學習有着重要關係,包括要有恆常運動、健康飲食及有質素的睡眠,而擁有這些元素的兒童,會相對願意上學,校內表現亦較為優秀。具以上良好習慣的成人亦如是,會擁有良好的體魄與優質生活、在職場上有更佳的生產力及提升予社會及群體的參與度。可惜,在2000至2016年間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數據顯示,很多兒童都未能達至每日建議的最低運動量 –6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同時沒有足夠的優質睡眠,更偏向出現超重或癡肥的身體現象,也喜愛過量飲用汽水、食用各類零食及快餐食品等不良飲食習慣。
OECD建議可以從教育出發,推動健康飲食及運動,改變學生的習慣之餘,亦要教導他們不同的行為與習慣有可能會引致的風險,透過知識及應用改變態度,建立健康校園風氣。
此外,不同持分者包括政府、社會及家長的參與及互相配合亦同樣重要。特別是在家中,若然家長能與孩子共建一個健康生活環境,互相支持、鼓勵及樹立榜樣,可使良好的生活習慣持之以恆。
香港衛生署聯同教育局舉辦「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多年,旨在協助在校園內推動健康飲食習慣,家長也可考慮為孩子自行準備營養飯盒,培育健康飲食習慣。而功課方面,除了學校派發的,家長亦無謂給予額外的補充練習,加重孩子的負擔。不妨考慮利用課餘時間,與孩子一起運動,強建身心發展,並制定作息時間,共同建立8小時的優質睡眠習慣;與孩子一起實踐工作有時、休息有時、玩樂有時的均衡生活,提升日常生活的生產力及學習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