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產婦】產後抑鬱4大類徵狀 醫生:患者要正視問題

20170911 7697 C001

大部份短期痊癒

根據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的資料,婦女在生產後的情緒問題分為三類:(一)產後情緒低落——40%至80%產後婦受影響,在產後三至五天出現情緒不穩定、易哭、失眠和煩躁不安等病徵,為期短暫;(二)產後抑鬱——佔13%至19%,在產後六星期內出現,但亦可於產後一年內發生,及早治療,大多均能康復;(三)產後精神病——影響約0.1%至0.5%,病徵嚴重和急速,包括幻聽、有被害妄想和自殘或傷害嬰兒的念頭,通常於產後兩星期內出現,屬精神科的急症,必須立刻求診。

賀爾蒙急劇變化

產後婦出現情緒問題原因有很多,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有幾個主要因素,生理方面,誕下寶寶後,婦女體內賀爾蒙有急劇變化,特別是雌激素、黃體素、甲狀腺素等分泌猶如『打緊颱風』,情緒容易受波動。

「其次,環境因素例如嬰兒佔用資源及其用品霸佔屋企地方,因而跟家人爭拗機會大增,另一方面,除了湊寶寶方法外,坐月和補身問題亦同樣令產後婦感到壓力和受制,這些都有機會影響情緒。

「除此之外,寶寶哭泣不知怎麼辦、無法餵飼母乳、不懂替寶寶沖涼等亦會產生挫敗感,有些媽媽擔憂體型變胖、沒有時間化妝扮靚、因湊BB失去原本的社交圈子、無法上班影響家庭收入等,也是情緒變化的常見因素。」

時刻留意徵狀

如能及早識別產後情緒問題,對媽媽和寶寶的健康也有保障,家人的關懷和協助十分重要,應時時留意產後婦女有沒有出現以下情況:

情緒徵狀:持續不開心、暴躁、精神緊張、過份擔憂,以及對一向感興趣的事物提不起勁。

身體徵狀:睡眠失調,無論睡多久也覺得不足夠、失眠,欠缺胃口或暴飲暴食,體重急降或急升,常常感到疲憊。

行為徵狀:經常哭泣、坐立不安、反應遲頓、不願跟人接觸。

思維徵狀:不能集中精神、記憶力差、無法下決定,有自責、內疚感,覺得未來沒有希望,嚴重者有自殺或傷害寶寶的念頭。

先接受心理治療

產後抑鬱患者會先接受心理治療,包括傾談,減輕她們心裏的鬱結和焦慮,協助以正面角度思考事物,以積極態度解決問題。如治療不見效,便需處方抗抑鬱藥物,連續服用三至六星期始有明顯改善。

至於非常嚴重的患者,醫生或會使用嶄新「腦磁激」或傳統「腦電盪」治療。

前者利用高頻磁力以無創方式刺激腦部情緒區域;後者則須先行麻醉再以電流引發直接刺激整個或半邊腦部。傅醫生指這類治療比藥物起效快,適合非常情況下應用。「只要患者肯正視問題,接受治療,三至九個月可完全康復。」

20170911 7697 C002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

圖片來源:freepik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