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子女壓力,別盲目摧谷
過猶不及,凡事做得太過只會弄巧反拙,早前港台鏗鏘集的《功課奴隸》,片中小學生更因學業壓力,而企圖自殺,可見壓力問題已經到達臨界點,引起不少迴響。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指出,安撫、遊樂等方法只能暫時舒緩壓力,治標不治本,家長更應調節自己的心態,才能釋放小朋友的壓力。
定立合理期望
每個家長對子女都有一定的期望,但不合理的期望和活動安排會對子女產生沉重的精神壓力。趙思雅指出,很多家長都要求子女學習幾種語言,並在放學後安排 Play Group 等課外活動,希望子女接觸多一點新事物, 其實這些活動都是非必要:「子女每天已經消耗大部份精力在學校課堂,若然在放學後還要繼續學習,回家後再應付功課,這種『朝八晚十』的生活,根本連成年人也覺得辛苦,何況是心智未成熟的小朋友?」
家長應調節自己的期望,明白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能力和興趣都不一樣,是無法比較。家長應讓子女自行選擇興趣班或課外活動,減少課程的數目,讓他們得到合理的休息時間。同時亦要了解子女對自己的期望,若然子女對運動、音樂或某一方面有追求,可在能力範圍內加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