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好去處|香港醫學博物館 模型標本助孩子具象醫學概念

位於香港上環半山的香港醫學博物館,近年爆紅成為了熱門的博物館,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人被器官公仔紀念品所吸引,公仔固然特別且別具意義,然而博物館本身的「存在」以及內裡一系列的展覽,除了娓娓道來香港的醫療發展和醫學知識,相信更為參觀者帶來不同的感悟。

香港醫學博物館前身為「病理檢驗所」,是香港第一所為公共衛生而興建的臨床化驗所,屹立於上環至今已逾100年,是香港的法定古蹟之一。在完成其化驗所的使命後,活化成醫學博物館。(圖片來源︰香港醫學博物館)
各式各樣可愛的器官公仔引起搶購熱潮,經常售罄,成功吸引不少大小朋友前來參觀香港醫學博物館。(Marco Yip攝)

館內互動展品 以有趣方式認識醫學

現時小學以至中學的課程,涵蓋⼈體結構及疾病基本認識,甚至公共衛⽣的議題,這座以紅磚建成的英式建築,除了見證香港鼠疫爆發及其他傳染病,更設置了一系列的醫學展覽。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主席麥衛炳醫⽣表示,香港醫學博物館雖然「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館內設有多個互動展品,包括全息技術和遊戲,讓參觀者可以有趣的方式了解不同議題,如新冠病毒如何進入人體、微創手術體驗等。

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主席麥衛炳醫⽣(Marco Yip攝)
小朋友可使用有關裝置體驗微創手術。(圖片來源︰香港醫學博物館)

 

多個互動遊戲裝置讓參觀者以有趣方式認識醫療健康及博物館。(Marco Yip攝)

從醫學角度解答家長最大難題「BB點出世?」

博物館內的「3D 人體結構」展覽更使用人體掃描影像技術,以極高解像度的 4K 高清屏幕,播放3D 人體圖像及短片,大家能在3D人體微觀世界內穿越,體驗其立體震撼,甚至展出了香港大學「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借出人體器官標本。麥醫生更建議大家必看「生命之始」短片,利用動畫介紹胚胎由單細胞孕育成胎兒的過程,更有4D超聲波掃描胎兒的片段。當小朋友問及自己究竟是如何出生時,相信這短片絕對能幫助家長解答這道困難的問題。

大型燈箱透過放射學技術,展示人體內部器官。(Marco Yip攝)
多個模型讓小朋友更清楚人體結構。(Marco Yip攝)

透過模型及標本 助小朋友理解抽象的人體描述

麥醫⽣相信通過博物館的展覽能為參觀者具體呈現醫學的種種,例如利⽤模型、標本等直觀展示⼈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小朋友可更清晰地理解課本上抽象的描述,從⽽加深記憶。同時,博物館設有導賞團配合公共衛⽣的議題,主題是古今往來公共衛⽣、撲滅及傳染性疾病的發展,內容講述過往華⼈聚居的太平⼭區的⾯貌,介紹舊病理學檢驗所製造預防天花的⽜痘疫苗,沙⼠疫症及傳染病的威脅。

具體化人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Marco Yip攝)
非典型肺炎(SARS)展覽帶大家深入了解SARS的經過及發展,對香港的影響。(Marco Yip攝)
展覽廳保留1906年細菌學檢驗所啟用時的實驗室陳設,亦展示香港華人西醫學院高年級已畢業的學生解剖老鼠以監控鼠疫的情況。(Marco Yip攝)
一探舊病理學檢驗所製造預防天花的⽜痘疫苗。(Marco Yip攝)

埋下小朋友對醫學的興趣種子

麥醫⽣指小朋友能夠深刻理解香港醫學發展及歷史,不僅能重視個⼈健康,更能激發他們對醫學科學的興趣和尊重,並珍惜現有的醫療成果,甚至埋下一顆學習的種子,將來在醫療健康的領域作出貢獻。麥醫⽣建議家長如帶同小朋友參觀,可先索取博物館的印章單張,一邊參觀,⼀邊收集印章,大家可先從⼀樓的電視房開始參觀,那裡會播放介紹博物館歷史的短⽚,⼤約8分鐘幫助家長和⼩朋友更好地理解後續的展覽內容。

館內留言板讓參觀者寫下參觀感悟。
館內亦設中國傳統草藥堂,讓小朋友認識中醫的醫療。(Marco Yip攝)

爆紅器官公仔引搶購熱潮

參觀完博物館後,當然少不得館內的紀念品,博物館團隊坦言意想不到器官公仔會受到公眾的喜愛,甚至引起搶購熱潮。麥醫⽣指引入公仔的構思,因偶然的機會找到⼀間在外國專⾨設計微⽣物,疫苗,器官的⽑絨玩具公司,作為一間有關醫學的博物館自覺有義務將醫學知識傳遞給公眾,於是利用這些可愛公仔匙扣來宣揚醫學。的確,不少大小朋友對器官公仔反應十分熱烈,每每一返貨,皆火速售罄。參觀人士如有興趣購買,可先透過香港醫學博物館社交平台查詢,或留意其平台的消息更新,以免撲空。

「子宮」是熱銷款式之一,有意購買人士注意,每款限購2個,每人最多購買10個。(Marco Yip攝)
職員透露不少小朋友都十分喜愛這個「屎屎」公仔。(Marco Yip攝)
還有「鼻屎」公仔亦深受小朋友歡迎。(Marco Yip攝)
牙齒和頭戴畢業袍的腦細胞公仔都十分可愛。(Marco Yip攝)
館內其他紀念品都十分精美。(Marco Yip攝)
器官貼紙(Marco Yip攝)

一家大細漫遊太平⼭區

麥醫⽣表示香港醫學博物館定期舉辦適合⼀家⼤⼩參加的《太平⼭醫學史蹟徑》,由醫學博物館出發,漫遊太平⼭區及⻄營盤的⼤街⼩巷,介紹多個與香港醫療發展息息相關的景點及⼩故事。另有專為⼩學⽣及基層兒童⽽設的「我是⼩醫⽣」⼯作坊,豐富⼩朋友的知識儲備,激發他們對醫學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麥醫⽣同時透露有意舉辦更多節日限定活動,期望透過多元化的活動,提升大眾對香港醫療歷史及醫學健康的認識。

麥醫⽣期望透過博物館多元化的活動,提升大眾對香港醫療歷史及醫學健康的認識。(Marco Yip攝)

「香港醫學博物館」開放詳情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 星期日(下午1時至下午5時)每星期一休館

地點︰香港半山堅巷2號(鄰近堅道及樓梯街交界)

入場費用︰成人$20 / 小童、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60歲或以上長者$10 / 家庭套票(2大3小)$50

前往方法︰按此

查詢︰Facebook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