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偏食 (上)|強迫進食可能導致行為問題 將食材「卡通化」有助改善?!
香港物質富裕,許多幼兒均有偏食的問題。當幼兒拒絕嘗試新食物或只吃特定幾類食物時,家長往往感到困惑和焦慮。保良局治療師團隊日常會接觸不少偏食幼兒,多數會以小組方式,透過不同活動逐步建立幼兒對進食的興趣。家長不妨參考當中的重點,認識處理幼兒偏食的原則。

一)不強迫 多接觸
不少家長反映,面對子女偏食束手無策,亦會產生「迫佢食咗兩啖,佢就會接受」的錯誤想法。其實強迫進食不僅會引起幼兒對食材的反感,還可能導致行為問題。改變幼兒的進食習慣非一朝一夕的事,部分幼兒可能需要多次接觸同一種食物才能接受,家長不宜操之過急。
以下是治療師團隊會進行的小組活動︰
- 將食材「卡通化」,並初步介紹食材的外貌顏色
- 然後在幼兒喜歡的情境中,將不同食物扮成不同物件作假想遊戲
如把青瓜扮成氹氹轉、把蘋果當成滑梯,使幼兒在活動中逐漸接受觸摸食材,甚至願意進食新食物。
活動過程中,治療師強調給予彈性讓幼兒恰當地拒絕食物,例如幼兒可以先把食物放在一旁,或用口把食材「搬走」。不少幼兒經過數節這樣愉快又不強迫的活動,對新食材的接受程度都有明顯改善。家長宜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加入新食材,並透過不同烹調方法改變食材外型和質地,持之以恆地將新食物加入幼兒餐單中。
- 治療師會鼓勵幼兒用口把不想進食的食物搬走,間接鼓勵幼兒多以咀唇接觸食物。
- 治療師會透過用食材扮演不同情境,吸引幼兒接觸不同食材
敬請留意下期如何透過社交動機及規律進餐改善幼兒偏食問題~
(文章由保良局言語治療師—黃傲霜授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