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arentingheadline.com/image/catalog/172163657979942300.png)
親子專訪|GRWTH副行政總裁黃思偉談育兒 善用人性化教育科技 讓孩子成長被看見
小孩的成長稍縱即逝,如何讓其成長過程被家長和學校看見,確是一大課題!今次《親子頭條》就訪問了GRWTH副行政總裁黃思偉(Angus),每天排滿工作Schedule的他,雖從不錯過女兒的成長,卻無奈發現其學校老師對其學習狀況了解不多,於是啟發了他發展人性化教育科技,目的就是希望透過科技的協助,呈現女兒甚至所有小孩的個人特質,全人成長被看見。
![](https://parentingheadline.com/image/catalog/IMG_4181.jpg)
家庭教育3大方針
Angus育有一子一女,大女已到英國讀中學,細仔因患有罕見遺傳病而需留港,不時要出入醫院。他直言放在兒子的時間雖然相對較多,但對女兒的愛是一樣的,也有一套教育法悉心培育她。「我認為教養孩子不但要培育他們的知識,更要針對以下三個家庭教育方針。首先是掌握技巧,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技能更重要,但我認為只要掌握到技巧,便能學習其他不同技能。以學琴為例,當女兒成功掌握技巧便容易有進步,彈出更高水準和悅耳的樂曲。」
![](https://parentingheadline.com/image/catalog/b.jpg)
「其次是善用工具,當女兒讀小一時,我已經讓她擁有個人電腦帳戶,讓她透過電腦軟體Microsoft One Note收集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例如倉鼠的資料和圖片。到四年級後,甚至更直接用此工具溫書、學習語言和整合資訊。到2020年疫情爆發之時,當時仍就讀小六的她更善用了另一白板應用程式—Miro作個人筆記,記錄自己為疫下小朋友創辦之網上學習平台與專頁「同享童分」的點滴。從這些實例中可見,這些工具對其學習和個人成長均發揮了巨大而正面的作用,善用這些工具讓她事半功倍。」
Angus續說:「我們同時也注重態度,也經常跟女兒討論這一點,例如她會以甚麼態度看待自己的成績?考高分是因為用對方法讀書?溫習範圍正確?抑或休息夠充足?當她每次都抱着正確態度去探究及分析事情,便能看得更全面,也會知道自己為何考試成績欠佳,不會在低分一事上徘徊,容易跨過失敗,繼續向前。」
![](https://parentingheadline.com/image/catalog/172162592703549800.jpg)
家長日的啟發
Angus認為要實踐育兒觀,就必須走進小朋友的生活。所以除了日常陪伴,他也經常參與女兒的校內活動和出席家長日。但6年前的一次家長日體驗,卻讓當時從事教育事務工作的他,發現傳統教育的一大痛點。「還記得哪一天我如常請假出席家長日(當時女兒仍是四年級學生),結果在短短的見家長過程當中,
我只從老師口中得知女兒的中文科成績不俗,但英文科的分數就卻未如理想好,女兒仍需努力改進。但我提出的一連串問題,如「未來我和女兒可參與甚麼活動?」、「有甚麼活動適合女兒參加?」、「讀書以外,有甚麼合適的活動建議?」等等,卻無法獲得答案,因為老師根本不清楚女兒在分數以外,具備甚麼個人特質,例如有何興趣?校外參加過甚麼活動和比賽?與同學之間有何互動等等。這讓我深感可惜,可是老師每天忙於教務與行政工作,又欠缺好工具協助,所以難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甚至與家長建立共融合作闗係。所以當時已經好想研發一個新平台,協助學校呈現學生成績以外的個人特質。」
![](https://parentingheadline.com/image/catalog/d.jpg)
針對痛點 研發人性化教育科技
有鑑於傳統學校系統出現痛點,Angus投身智能綜合教育平台GRWTH工作後便着手研發嶄新教育科技平台。到今年5月終於成功推出全港首個支援中小學的「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他指出現時無論國際或本地教育界,都提倡正向教育的價值觀,而我們亦希望向學校提供傳統電子行政系統以外的新工具,讓老師更得心應手地統整資料,輕易從分數以外呈現學生的個人特質,讓其全人成長發展被看見。「新平台的最大優點是能作跨範疇、跨系統支援,將學校行政化繁為簡,並可獨立操作,讓學校無需轉換現有系統也能同時使用,絕對User-friendly。此外,隨平台同步推出的「AI學校助理」能支援不同學校網頁,將當中的海量資訊由被動轉為主動推廣,並結合網上報名面試及註冊安排。24小時回覆家長查詢的功用亦有助提升家長使用體驗和促進家校溝通。」
至目前為止,「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已吸引超過20間中小學加入成為夥伴學校(比目標數字超出一倍),當中佔半數學校屬首次使用的新用戶,反應相當不俗。Angus希望在教育科技的輔助下,家校都能以學生為中心,讓下一代能建構分數以外的幸福感,健康愉快地成長。
![](https://parentingheadline.com/image/catalog/IMG_5659.jpg)
AI有助提升學習投入感
問及AI人工智能在未來學界的發展,Angus指出學校通過AI科技提升學生的學習投入感,已是現在一大趨勢。加上AI科技亦有助學生處理或改善個人的精神健康,所以未來學界對AI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麥龍兒醫生對於肝臟研究不遺餘力,希望實現世界衛生組織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同時更望香港能做到「世代無肝炎」。對於獲選傑青,麥醫生藉自身經歷勉勵年輕人,即使沒有華麗起跑線,憑藉熱誠付出努力,終會有所收獲!1 month ago
-
由香港肝壽基金推出的「肝炎檢測快車」將首度進駐「兒童動漫卡通嘉年華」,並座落「身心靈療癒區」。《親子頭條》藉此機會訪問了肝臟權威竺兆豪教授、香港肝壽基金主席羅詠逑女士及肝臟移植康復者Anson,向大眾親述「保肝」、「護肝」、「及早知」和「及早醫」的重要訊息。2 month ago
-
動漫和卡通對小朋友有好處嗎?過往不少家長預設小朋友「都是被動漫帶壞的」,不過擔任兒童節目主持多年的文生哥哥卻認為只要家長把關,「卡通片」也可以教識小朋友很多人生道理!適逢今屆「兒童書展」以「兒童動漫卡通嘉年華」為主題,《親子頭條》就訪問了文生哥哥對動漫卡通的看法。3 month ago
-
今屆文憑試中文科首次「4變2」,對學生來說可謂一個新挑戰。然而中文補習名師林溢欣一人可獨攬6位超級狀元,更創下凝皓佳績。林溢欣老師坦言好成績並非僥倖,中文科其實還是可以準備,端看考生有多勤奮。5 month ago
-
香港小朋友學業繁重,讀書壓力大,家長應如何減輕子女壓力?又怎樣可留意他們的情緒和狀態?保良局甲辰年董事會主席龐董晶怡(Helena)是三孩之母,與性格不同的仔女相處,最重要竟是要懂得看他們「面色」!5 month ago
-
SEN孩子的家長背負沉重的壓力,但這份壓力絕不只是落在母親身上。藝人黎諾懿趁父親節臨近,特別到訪協康會位於白田邨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與育有SEN孩子的家長爸爸交流「湊仔經」,更親身入治療室參與早嬰孩子的訓練,並和SEN小朋友在課堂中互動,更與家長爸爸對談,對SEN孩子及照顧者有嶄新的體會。6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