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孩子每事問不只求答案 社工:家長咁回應更好!
「媽媽,這個是什麼?」、「媽媽,是太陽曬我們,為什麼會說『我們曬太陽?』」、「爸爸,升降機是怎樣上升的?」……
當一提到孩子平日會問你什麼問題,家長們都有很豐富、有趣的分享。孩子對周遭的事物充滿好奇,有時候忽發奇想的發問讓家長一頭霧水,當父母每天忙著生活的大小事時,或許一句「長大了你便知道」是當刻最快捷、簡單的回應。不知道你面對孩子千奇百趣的提問時,又會如何應對呢?

孩子「被看見」的需要
家長可能也知道孩子的發問反映他們的觀察力、求知慾和創意,他們沒有既定的框架去觀察、探索世界,然而面對孩子千奇百趣的問題,父母未必知道所有的答案。孩子除了希望從父母那裡獲得問題的答案外,其實他們更需要是與父母互動和被看見。
孩子希望藉此與父母互動,也希望父母留意到他們發現的「新事物」或「問題」。父母的「看見」讓他們感覺更安全,從而勇敢地繼續探索,所以父母不妨作簡單的回應:「你觀察得很好」、「你很好學」、「你有留意到……但我也不知道。」讓孩子知道父母有看見「他/她」了,也不用太快給予答案,讓孩子有思考的空間和說出可找到答案的方法。

父母放鬆身心的需要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去探索世界,但在探索世界和現實生活之間好像隔著一面「急」牆,社會對家長的期望、孩子的測驗考試、「家頭細務」都讓父母急起來。當父母因為家中的瑣事累透了,孩子緩慢的求知過程或會讓父母感到煩躁和有心無力,父母不是缺乏技巧,而是缺乏精神,當下父母需要的是學習自我照顧,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和情緒,才有心力陪伴孩子去探索世界。或許孩子的提問也提醒父母,放下一些對生活、對自己、對別人既定的框架,愛錫別人之餘,也好好愛錫自己。
以上資料由防止虐待兒童會社工Wing Yan提供
© 2023 Healthy Seed
-
良好記憶力有助我們的學習效能、生活自理及人際相處等發展,所以父母往往在孩子年幼時,已透過不同的生活範疇來訓練他們的記憶力。如果大家有意提升孩子記憶力的話,便要參考以下5個方法。7 day ago
-
不少家長都讓小朋友看手機或平板電腦,目的可能是打發時間,又或者用於安撫小孩的情緒,但原來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頻繁利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來安撫孩童的情緒,可能導致孩子往後發脾氣更加劇烈,尤其是小男孩。11 day ago
-
各位家長有無試過被人問︰「孩子有咩強項?」當下可能就有以下想法︰「佢記性好好,幼稚園高班識背乘數表」、「佢音樂天份好高,五歲識彈奏三種樂器」。孩子的才能當然值得被讚賞,但如果家長只把注意力放在學術或認知能力上,便有機會忽略孩子性格上的優點和美德,而這些其實可以培養成為孩子的強項﹗11 day ago
-
龜兔賽跑、醜小鴨、小紅帽,這些耳熟能詳的童話經典陪伴著我們成長。但作為家長的您,又有沒有想過,一本本看似簡單的童書,可以透過親子伴讀的方式,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啟蒙老師呢?17 day ago
-
科技日益發達,為了讓生活更便利,不少父母都會給孩子一張八達通卡,特別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用在車站慢慢數硬幣。但是很多父母也會反映他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把八達通當作「Magic Card」。隨便「嘟」一下,就到處請朋友吃零食、吃飯、買東西。究竟應該如何避免這個情況呢?20 day ago
-
天文台預告星期五氣溫急降,明顯轉涼,相信爸媽紛紛翻出秋冬衣物,想幫孩子加件外套,然而室外明明已經陣陣涼風,但孩子依然說自己「唔凍」,「唔著外套」,難道是「媽媽覺得你凍」又發作?其實或者不是,家長不妨參考以下說話,讓孩子自動穿衣。27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