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常見外感風邪的季節 中醫推介3款合時茶飲食療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
春分時天氣轉暖,各種細菌、病毒異常活躍,流感、水痘、甲型肝炎、肺炎等疾病高發。春季自然界陽氣生發,風氣漸盛,人體肝氣順應自然生發特點,疏泄功能旺盛,易產生內風,外風引動內風,因此春季多發與風邪相關的疾病,如過敏性疾病等。

春天養生,首重調肝,調理情緒。若肝氣不舒,易出現上腹脹滿不適、脅痛、情志抑鬱等。所以要避免過份寬的情緒波動,應該利用生機盎然的好時機,多做戶外活動,多去庭院散步、戶外踏青,使情緒舒暢,賞心怡情,才能與「春生」之機相適應,符合春季保養「生機」的道理。
3大春分合時食療
春季飲花茶可宣散人體鬱悶之氣,疏解肝鬱,調和心情,並能祛除風邪,解毒消腫,是預防春季外感、內熱、情志不和等疾病的好方法。常用的花草有菊花、茉莉花、玫瑰花、月季花、薄荷等。
1. 金菊解鬱茶
功效:清熱解毒、疏肝解鬱
材料:金銀花5克、菊花5克、茉莉花5克、玫瑰花5克
禁忌:蠶豆病 (G6PD缺乏症)兒童不可用金銀花,可用雞蛋花5克代替。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入杯中,加入沸水,焗3-5分鐘,即可飲用。

2. 太子參大棗陳皮茶
功效:理氣和胃
材料:太子參15克,大棗5枚,陳皮3克。
做法:將太子參、大棗洗淨,連同陳皮共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取汁,代茶飲。
3. 茯苓粥
功效:健脾利濕
材料: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茯苓、粳米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調入冰糖略煮即成。
(文章由康河中醫診所 竇廣華 註冊中醫師授權分享)
-
每年到春夏轉季,天氣悶熱而潮濕,加上春夏是萬物生長的時節,可以助長陽氣萌芽發展,但往往有小朋友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導致睡眠質量變差,容易多夢。雖然多夢不算大病,但如果情況反覆,對小朋友智力和肢體的成長也會產生影響。 原本到夜晚,陽氣在外工作了一天,會回到體內的陰血裡休養,身體隨之進入睡眠的狀態。但假如陽氣太過旺盛,或者陰血虛弱,陽氣便無法潛藏,導致睡眠質素...17 day ago
-
口罩令取消後,人們不再戴口罩,以及天氣轉變導致更多人咳嗽的情況。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可能與氣候變化、外邪侵入和體內的防禦力下降有關。20 day ago
-
快踏入6月,陸續有學校進行學期末期考試,想小朋友有好成績,除了要努力溫習之外,原來還有不少因素影響,英國有機構調查發現,常吃早餐的學生,在GCSE成績較沒有吃早餐的高兩個Grade!港爸港媽想提升子女的學習能力,記得給孩子有營早餐。24 day ago
-
立夏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亦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一般約在每年的5月5日至21日之間,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標誌著自然萬物由「生」到「長」的一個轉折,沒有春生夏長,就不會有秋收冬藏。立夏的開始,也就是天地陽氣最旺,天地相交最深,氣溫將逐漸升高,萬物將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環節。27 day ago
-
嬰幼兒的視力,並非一出生便如成人般看得清楚。在正常情況下,兒童是需要透過眼睛接收清晰的影像,繼而給予大腦的視覺系統足夠的刺激,視力才可以穩定地發展。兒童的視力大約要在5至6歲左右,才能達到成年人的水平。如兒童於視力發展的黃金期(泛指8歲前)因眼睛接收清晰影像的功能出現問題,令視力的發展被抑制,便有機會造成弱視了。1 month ago
-
朋友放了一個開心愉快的復活節長假,少不免吃多了甜食、煎炸、肥膩、濕熱等食品,加上玩樂太過,比平時又較夜瞓。假期過後,小朋友們都要收拾心情上學,醫師也真的接觸多了小朋友生病的情況。此時,父母不妨煮些清濕熱的湯水及為小朋友做簡單推拿,以舒解身體上的不適。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