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教養|停一停.心呼吸 以「想、說、做」三招做情緒的主人
面對大環境的轉變,我們很容易會有不安、擔心、憂慮等情緒,特別在反覆的疫情下,身為父母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家庭的重擔,經濟、家庭和情緒壓力更是層層叠。當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遇到困難,有時難免會發生親子衝突,甚至出現情緒失控。若因一時衝動而對子女作出過激行為,將會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即使是面對相同事件,每個人在應對壓力時都會作出不同的反應。適當的壓力有助我們提升做事的表現,但當壓力過高或持續受壓時,很容易會出現一些負面思想及不當的應對行為。
我們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方法以管理壓力。首先學懂覺察自己的身心反應,並以「停一停、心呼吸」的方法來應對情緒。然後學習以「想、說、做」的方法來管理壓力。
覺察自己的身心反應
當我們壓力過高或受到持續壓力時,除了心理上的徵狀,很多時候壓力更會以生理和行為徵狀呈現出來,家長宜多留意自己曾否有以下的徵狀:
停一停、心呼吸
當覺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反應十分強烈,甚至無法冷靜思考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停一停、心呼吸:
l 停一停 - 分散注意力,例如飲水、洗臉等,甚至離開現場冷靜一下
l 心呼吸 - 用心感受當下自己的呼吸,做一些當刻可以做到的呼吸練習:
n 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放鬆身體,嘗試慢慢地呼吸
n 慢慢地呼氣,在心中默念「1」
n 再慢慢地吸氣,在心中默念「2」
n 一直重複嘗試由「1」數到「10」
透過以上方法,能暫時轉移注意力,讓自己有空間紓緩情緒,調整狀態才繼續處理事情。
「想、說、做」做情緒的主人
學會調節情緒的方法後,家長可以逐漸嘗試以「想、說、做」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管理壓力。
想 (Thought)
當在育兒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家長可能會有些負面想法。要明白出現負面想法,或因這些想法帶來的負面情緒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做的並非改變或消除這些想法,而是要改變自己與這些想法之間的關係。我們不妨用一句説話反問自己,以一個新的角度看事情,避免鑽入死胡同。
例子1:
例子2:
我們對壓力事件的反應,來自如何詮釋事件帶來的意義。所以我們也可以把想法「正面重估」(positive reappraisal),重新解讀和演繹事件帶來的意義,從而改變事情帶來的情緒影響。這個方法長遠能幫助自己,在未來再有這些想法時的應對。
例子3:
說 (Verbal)
當覺察到有負面想法,我們可以與身邊信任的人傾訴,並開放接受別人的回應和幫助。同時,常備一些正面説話來鼓勵自己,例如:
我們更可以把正面説話轉化為有意思的圖畫,如當作手機的桌布,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正面的心態。
做 (Behavioral)
我們也可善用一些行為方法來應對情緒和壓力。家長不妨按個人身體情況,定期進行體能或身心活動,例如做運動及鬆弛練習、外出到郊外或海旁走走、做小手工、聽音樂、看書等,讓身心有空間真正放鬆。
每個人適合的方法也不同,家長可以逐步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本會亦有提供舒展身心的減壓活動予家長,如賽馬會「家.自在」計劃,多元化的小組、活動及工作坊,促進家長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等層面的健康實踐,以應對親職管教上的壓力及加強家庭抗逆力。
最後,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壓力徵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長時間出現一些身體警號,應及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文章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教育心理學家 歐嘉莉分享)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3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23 day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24 day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
-
每逢暑假,父母總忙著為子女安排活動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見到小朋友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父母當然開心,但荷包難免元氣大傷。雖然是開心使費,父母都要量力而為,在理想及負擔能力之間取得平衡。1 month ago
-
小朋友不願做功課,常令家長感到「頭痕」。樂樂升上K2後,被媽媽形容為有「拖延症」。在課堂內,樂樂與同學的做事節奏不一樣,當同學們完成功課,陸陸續續參與課堂內的自選活動時,樂樂仍在書包中尋找自己的功課簿和鉛筆準備抄寫。樂樂的文字經常出現歪歪斜斜、時大時細的情況,部分文字更會左右倒轉。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