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專訪】香港家長最愛「潑冷水」!?正向教育解鎖「強項放大鏡」
你記得上次稱讚子女是什麼時候嗎?很多家長已經忘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對孩子説一句鼓勵的說話,而一句簡單的鼓勵對自己的孩子有多大影響。近年提倡的「正向教育」,正正點醒香港家長,讓父母學習發掘小朋友的強項。
香港遊戲及心理治療學苑(簡稱APPHK)聯合創辦人郭䔝彤姑娘,Hiro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 (PDA)-認證家長導師及認證學校導師。五年前,APPHK已經向香港家長推廣「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在幼稚園、小學、中學舉辦過大大小小的講座和工作坊,透過小組活動服務家長。這次專訪正正是希望讓Hiro幫助家長更了解何謂「正向教育」、「正向家長」,讓小朋友發展健康心理,才能在長期受壓的學習環境下消化各種負面情緒。
爸媽善意的批評
香港家長教導小朋友的時候,焦點經常落在他們做錯或不足的地方,相信改錯後便會進步和成功。有時候,家長這些「善意的批評」會不經意間影響自己,對小朋友的評價也變得負面,間接影響親子關係。

Hiro過去與不同的家長進行親職諮詢,很多家長都是從改善學業成績切入,目標自然是為了改善成績,卻忽略了親子關係。她舉例:「有位雙職家長找我進行親職諮詢,希望改善小朋友內向、不擅溝通的問題。」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她認為就讀小學的孩子自信心不足,甚至不敢跟她聊天,「家長形容,每次她下班回家,孩子就會回房間。」Hiro說。
孩子氣餒,失去勇氣
「小朋友開心地告訴媽媽中文科合格,家長就覺得『份內事』」、「小朋友喜歡玩LEGO積木,家長卻不滿孩子不跟從說明書的『玩法』」Hiro分享家長對小朋友的各種不滿,但Hiro要求家長說出小朋友的優點時,家長就啞口無言。

這種典型以「問題為本」的思考模式往往是傳統教育方式經常出現的情況,常常通過一些警告、威脅、責備等等,容易令小朋友感到被羞辱的方式管教子女。最糟糕的是,這種「潑冷水」式的相處模式會令小朋友感到氣餒、無助,覺得自己永遠達不到父母的期望,開始自暴自棄,消極面對挑戰和壓力,也可能會對其產生恐懼和抵觸心理。
慶幸的是,Hiro認為家長並不是有意地令小朋友受挫,只是不知道如何是好。「通常我會讓家長反思自己最想讓小朋友擁有什麼,大部份家長會回答『健康、快樂』,但實際的管教方式與家長的期望背道而馳。」她希望讓家長自己覺察到過去管教方式的不足,繼而引起他們改變自己的動機。她認為,比起知道「如何改變」,了解「為何改變」,更加能夠令家長積極學習正向教育,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到。
成為孩子的伯樂
正向教育的第一步,是覺察(Awareness)。家長有很多根深柢固的想法和管教方法,一時三刻難以改變;而Hiro一路從旁協助家長調節心態,探討小朋友偏差行為的背後原因,見證不少親子關係得到改善。
「不是小朋友做得不夠好,而是我看不到小朋友的好。」
——這句話由上述個案中的家長反思表白,令Hiro印象深刻。親職諮詢是一個長期的輔導過程,引導家長從「問題為本」變成「強項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的教養模式,讓家長發掘小朋友與生俱來的強項。「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向小朋友分享自己見到的優點,讓小朋友也相信自己。」

美國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將多達二百多種關於人性正向特質歸納成六種美德,包括智慧與知識、勇氣、靈性及超越、仁愛、公義和節制;然後再延伸出具體的二十四個品格強項*。以上面的個案為例,小朋友不跟從說明書玩LEGO積木,其實正正是創造力強項的表現。而正向教育就是提倡家長轉換思考角度,以正向的原則理解和接納小朋友,主張「先連繫後修正」,鼓勵小朋友發揮自己的強項,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
後來,小朋友溫習中文默書範圍的時候,覺得自己「記唔入腦」,家長就鼓勵小朋友發揮「創造力」的強項,將文字變成圖畫,加強記憶,最後小朋友取得A(80分以上)的好成績,更加證明到家長如何看待小朋友,對小朋友的自我價值有極大影響。Hiro表示:「所謂能力感也是自尊感的一種,當小朋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某些事情,他們的能力感和自信心也會大大提高。」

有人會問:「正向教育適合我們的孩子嗎?」Hiro解釋,正向教育沒有一種既定的教養方式,而是鼓勵家長發掘小朋友的強項和潛能,幫助小朋友建立自信心,當日後面困難、挫折及逆境,他們有充分的抗逆力和解難能力,積極地面對挑戰和壓力。
「唔識讚?」——文中提到的二十四個品格強項,肯定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強項。由今日開始,在生活中運用「強項放大鏡」,用溫暖的視角覺察小朋友的潛能,為小朋友開展幸福快樂的人生。
感謝受訪機構:香港遊戲及心理治療學苑(http://www.apphk.org/)——郭䔝彤Hiro Kwok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APPHK聯合創辦人)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你玩咗架玩具車好耐喇,不如俾其他小朋友玩一陣啦!」相信很多家長都曾對子女說過這類型說話。我們明白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小培養孩子「分享」的良好品格,令他們懂得與人相處,成為受歡迎的孩子,但強迫孩子與人分享,又是否合適?有什麼方法可令孩子願意分享呢?2 day ago
-
解難能力是小朋友未來成功的關鍵技能之一。6-12歲這階段正是培養邏輯思維、創意和獨立性的黃金時期。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提升解難能力,同時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以下為爸媽們結合實用建議和案例,分享有效方法及應避免的「地雷」。18 day ago
-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收到零用錢的興奮嗎?對於孩子來說,金錢的世界既神秘又吸引,但如果我們沒有從小為孩子種下正確的金錢觀念,這個世界只會更令人困惑。財商啟蒙,不僅僅是教孩子金錢的數字遊戲,更是生活態度、責任感與未來幸福的起點。22 day ago
-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總能輕鬆與人聊天、交朋友,甚至在人群中閃閃發光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交力」!社交力其實是人與他人溝通、互動,建立和維持好關係的能力。它包含了說話、傾聽、同理心、情緒調節、非語言溝通等技巧。事實上,從寶寶時期開始,這些能力就慢慢在發展了!如果我們能從小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社交力,他們將更容易建立健康愉快的人際關係。23 day ago
-
上期治療師團隊分享如何協助幼兒建立良好進食態度,今期治療師則與家長講解幼兒偏食行為與其感官敏感度間的關係,分享一系列訓練幼兒「感覺統合」的方法,降低他們抗拒食物的反應及感官敏感度。23 day ago
-
都市人總是感覺時間不足,要同時處理過多事務,不知不覺中陷入一種分秒必爭的焦躁感。家長往往會將此節奏套用於子女身上,很多父母的口頭禪總是「快啲啦!」。如何讓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不同階段(2歲至6歲)幼兒各有應學會的時間觀念,家長必須掌握「適齡」原則。25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