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關係猶如層層疊的遊戲,當一塊又一塊的積木被抽起,底層的根基越來越不穩的時候,隨時倒塌;同樣地,若果家長用不當的方式管教孩子(如:打駡),長年累月下,親子關係必定被破壞,那麼,如何有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當中的秘訣是什麼呢?
眼到﹕眼神交流
親子談話時,家長宜跟孩子維持水平視線,彼此保持眼神接觸,得到孩子的注意力,細察他的反應,才能有效地溝通,同時,家長亦做好榜樣,教導孩子望著別人眼睛說話是有禮貌的表現。溫柔的眼神可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專注和關心。
耳到﹕靜心聆聽
連結從聆聽開始。靜心及耐性地聆聽孩子的說話,不要在孩子未說完時已急不及待地加以意見或評價,以示尊重,以免孩子說:「你都不好好聽我講…」。聆聽的時候,不但要注意說話的表面意思,還要留心聆聽背後的情緒,例如:孩子說:「小明今日撞到我…」,留意他說話時的聲調是平靜的還是憤憤不平,當你能靜心聆聽,便能恰當地回應他內心真實的想法及情緒。
口到﹕積極回應
對孩子的說話要作積極回應,例如在過程中適時地以「唔...」、「嗯...」、「哦...」、「嘩!…再跟我說多一點…」來回應,讓他知道你正用心聆聽,表示對他的說話有興趣,令他感到和你說話確是賞心樂事。另外,亦要多說:「我愛你」、「多謝你」、「喜歡你」、「欣賞你」這類讚美、感謝、正面肯定的說話,令親子關係更親密。
手到﹕身體語言
善用身體語言,例如:微笑、點頭、輕拍肩膀或擁抱等來傳達愛。根據家庭治療師沙維雅(Virginia Satir)說:「我們一天需要4個擁抱讓關係不死,8個擁抱以維持關係,12個擁抱讓關係成長。」,另一家庭治療師Debra Castaldo博士亦說:「擁抱我們的親人促進健康的情感依戀和親密關係,這是幸福、健康的長期關係的基礎。」,多些擁抱孩子及家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心到﹕專心一致
家長嘗試每天抽一些時間,暫且放下心中的煩惱和牽掛,關掉電子產品,心無旁鶩地專注在孩子身上,做到人在心也在,共享天倫。若多於1名孩子的家庭,請盡力安排每星期至少一次與每個孩子單獨相處15分鐘,讓他感受到你專心愛他。
親子關係又像幼苗一樣,需要時間和心思去栽培,如親子溝通做到以上「五到」,定能令大家關係越來越好,根基越來越穩固!
以上資料由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Rainbow)提供
@2022 Healthy Seed
-
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響應。如果孩子常被忽視(特別是在嬰兒期),那麼神經系統會將忽視當作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更甚會影響大腦發展。5 day ago
-
天下有哪個父母不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尤其近年市面上有各類「育兒天書」,分享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過對家長來說,最難的只在一瞬間的情緒失控,我們應該怎樣平衡呢?7 day ago
-
最新一項「香港生育幸福感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家長深信一個有孩子的家庭更加幸福美滿,但照顧仔女的現實並非想像中完美,許多家庭因為養育子女發生衝突,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提供「湊仔過三關」貼士,改善夫妻和親子關係。15 day ago
-
家應該是每個人休息放鬆的地方,如果家裡出現問題,馬上就會影響一家成員。一名台灣女網友就著她家裡出現的問題上網求助,引起網民熱心討論和建議。21 day ago
-
人有不同情緒,而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到焦慮,孩子亦然,例如當孩子與父母分離、去到新環境等,難免會感到壓力而產生焦慮。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克服焦慮?21 day ago
-
三代同堂是中國社會普遍家庭享受天倫之樂的景象,香港亦不例外。而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很多形態,有同住或非同住的、有關係緊密或較為疏離的;為數不少的年輕一代父母基於各種情況和需要,選擇由「四大長老」幫忙照顧下一代。不過,兩對不同年代的父母,很多時候對育兒也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很多時候就會引起兩代間的衝突……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