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堂】兒童為本=迎合子女?謝絕「怪獸」,避免「放任」

筆者見到很多新手父母努力翻閱不同的育兒資訊和書本,除了想學習如何讓子女健康開心地成長,同時亦希望遠離「怪獸家長」和「直昇機家長」的行列。

想向「怪獸」和「直昇機」等標籤說掰掰,在管教孩子上當然不能事事操控、事事管制。越來越多父母開始懂得聆聽孩子的需要,按孩子的想法和意願處事。他們想做到以兒童為本,讓孩子自由發展。可是,筆者觀察到不少家長未能拿捏這種「自由度」,漸漸地在管教上變得欠缺規範,底線搖擺;甚至出現一些放任的管教片段,例如:

例子一:「爸爸食蘋果好唔好?」「No!媽媽食!」「好啦好啦,咁媽媽食。」

例子二:「搭電梯。」「你頭先搭左四次架啦啵...」「我要搭。」「好啦好啦...」

例子三:外出吃飯時,孩子將餐桌上的筷子逐一集齊,興高采烈地把玩。父母不但沒有阻止,更向眾人表示可以與孩子練習順序數數。

【教育心理學堂】兒童為本=迎合子女?謝絕「怪獸」,避免「放任」

現代教育之父—— 心理學家約翰•杜威主張「兒童為本」的育兒方式。他不認同強迫兒童去吸收外界的東西,也不認同過度的自由放任。的確,「兒童為本」的宗旨就是尊重每個孩子有著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成長速度,以及有選擇的權利。不過,自主選擇並不代表自由放任。家長在尊重子女的好奇心,認可他們與生俱來的求知慾的同時,亦應該要有明確的指引和規範,讓孩子知道探索的時候有什麼是可為,有什麼是不可為。

例子一的爸爸吃蘋果其實不需要先得到兒子的同意;例子二的媽媽如果認為四次是不合理,可將界線告知孩子;例子三的父母可衡量孩子學習合宜社交行為與數學練習的重要,並教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家長如果不想孩子變成「小霸王」及「小公主」,便要留意自己有否過分聽取孩子的意見,有否為不理想的行為訂立界線。

家長懂得留意孩子對身邊人、事、物的反應和情緒;在安全的環境下引導孩子合宜地探索,使孩子不至漫無目的地胡亂玩耍;這已是「兒童為本」的重要基石。「兒童為本」不代表被孩子牽著走。爸爸及媽媽們加油!

 


教育心理學家鄭光言
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會員

© 香港心理學會 教育心理學部 授權轉載

本專欄的內容為會員的個人意見和見解,並不代表本會的立場。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