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矯正】避免W型坐姿 影響孩子身體平衡
W型坐姿是指小孩席地而坐時,大腿外開,雙腳彎曲,放在屁股後方,正面看起來就像「W」,這種跪坐姿勢對孩子的下肢會有長遠影響,家長要多加留神了!
孩子在5歲前,在地面上遊戲的時間較長;而且從1到2歲至進入幼稚園時期,是孩子發育的黃金時期。W型坐姿對力氣不足的寶寶來說,支撐的底面積比較寬,所以身體不需要使力,坐得比較穩定。
不過,此現象應會隨著幼兒動作與肌力的發展而逐漸消失;然而,當年紀較大的孩童也出現「W型坐姿」,原因不外乎肌肉張力低或肌力不足,以及長久習慣所導致,都可能影響到骨骼發育。
兒童物理治療師Cathy Molloy指出,這種坐姿可能對孩子日後造成5大影響:
1. 髖關節發展不良
2. 走路內八
3. 易駝背,出現搖擺背
4. 影響軀幹與核心肌群,身體協調感不佳
5. 大腿後側肌肉緊張
W型坐姿很容易傷害髖關節,因為這種姿勢易使臀部與大腿肌肉緊繃,引發髖關節不適。對於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或不穩定的孩童來說,更可能導致髖部脫臼。若雙腿經常維持W型,更容易增加大腿骨和小腿骨內轉的角度,可能發展成走路內八,令足弓塌陷,影響孩子身體平衡。
為了避免W型坐姿帶來的負面結果,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幫助小朋友改善坐姿:
盤腿坐:雙腿向內彎曲、交叉坐姿,這是一開始寶寶練習坐時最鼓勵的坐姿。
半盤腿坐:一條腿伸直,一條腿向內彎曲。
環坐姿:坐在地上,雙腿的腳掌相對貼合,形成環狀。
V坐姿:雙腿向前伸,呈現V型的斜狀。
長坐姿:雙腿往前伸直,呈現平行狀。
側坐姿:先採取長坐姿,再將雙腿彎向同一邊。
久而久之,孩子會習慣接受矯正姿勢的訊息,而當他們越來越頻繁更換與適應正確坐姿,日後也就更願意選擇正確的坐法。如果發現孩子平常總是感覺懶散、容易疲累、走路時都拖著地面,導致鞋子前端磨損;或總是駝背、喜歡躺著或趴著、有扁平足、席地而坐時不愛盤腿坐、會用雙手撐著地板、兩腿向前伸或採W型坐姿等情況,家長可能需要帶孩子找醫生作檢查及矯正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