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香港第五波疫情成疫情歷來最高峰,社區連日爆發確診個案。對家長而言,無疑是各種壓力;而對兒童而言,除了生活變化造成的壓力,父母有形無形的不安和焦慮,也會成為他們不安感的來源之一。美國兒科學會提出幾個在疫下和孩子相處的建議,供所有家庭參考一下:3 year ago
-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的時間長了,閒時或會隨手拿起畫筆塗鴉一番,有意無意透過圖畫揭示自己的內心世界。筆者偶爾也會遇上一些爸媽拿著孩子的圖畫,擔心地問類似以下的問題: 「他用黑色畫了這個,是代表甚麼呢? 他是抑鬱嗎?」。有時成年人甚至會主動「糾正」孩子,請孩子改用「正確」或「快樂」的顏色。3 year ago
-
親子關係猶如層層疊的遊戲,當一塊又一塊的積木被抽起,底層的根基越來越不穩的時候,隨時倒塌;同樣地,若果家長用不當的方式管教孩子,長年累月下,親子關係必定被破壞,那麼,有效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秘訣是什麼呢?3 year ago
-
自2019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以來,其變種持續擴散,世界各地的日常生活均有不如預期的轉變,帶來的負面影響備受關注。相關的海外和香港調研結果顯示,地球人的身心社靈正在經歷和承受百年一遇的多方壓力和長期困擾。3 year ago
-
Omicron殺入社區,幼稚園和小學暫停面授課堂,一眾學童又要回到網課日子。陳柏宇太太符曉薇(Leanne)日前在IG story大呻同讀K1的囡囡Abigail(Abi)上Zoom上到「嘔血」,完全係好多家長的噩夢。3 year ago
-
夫妻相處之道是家庭的核心,一對夫妻的關係親密,家庭的氣氛自然和諧。反之亦然。有一些夫妻關係同床異夢,但為了孩子繼續維持婚姻關係,原來這樣的夫妻關係對孩子有更深遠的影響。3 year ago
-
不知不覺,原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首集《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已經上映20周年!這套經典作品陪伴不少人的童年和成年,而《哈利波特》的粉絲會自稱「哈迷」,熱愛收藏關於哈利波特的精品。3 year ago
-
不少人認為,好父母——特別是好母親——都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子女,與他們一起成長,才會讓孩子心智與身體發育得更好。然而,美國最近一項大規模統計研究推翻了這個觀點,指出父母陪伴子女時間多寡,不會影響到子女的未來發展。3 year ago
-
爸媽們除了擔心小朋友的成長與學業,也會在意子女的交友狀況。想知道子女有沒有好人緣?以下日網瘋傳的心理測驗,或許能為爸媽們提供一個參考。3 year ago
-
香港居住環境有限,每當換季時,不少家庭需要將大量衣物,由常用衣櫃移至床底收納區,以便騰出更多可用空間。但香港天氣忽冷忽熱,踏入秋冬,許多人的衣櫃其實都還沒換季。週末正好是整理衣櫃好時機,不妨聽一下獲得日本專業認證的香港收納師分享貼士,為屋企和家人收拾一番。3 year ago
-
美國一名單親爸爸於女兒婚禮前三日,迎來女兒不幸身亡的噩耗。他尊重女兒生前決定,捐出女兒的器官並成功救活另一位女性,受惠者深受感動,更於出嫁時邀請這爸爸陪同進場,彌補他的遺憾。3 year ago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有「不聽話」的時候,大部分的爸媽都很難忍住不發脾氣。然而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日前就有哈佛博士研究指出父母亂發脾氣會造成孩子的大腦損傷,導致語言理解能力變差,甚至可能會降低智商。3 year ago
-
兩歲的幼兒突然情緒不穩、不聽從家長的指示,有時候說自己要揹書包等,都是兩歲反叛期(Trouble Two)明顯的表徵。原來每個小朋友踏入大約兩歲,都會經歷這段追求自主、自我及勇於嘗試的階段。 何謂Trouble Two? 幼兒在兩歲之前發展尚未成熟,家長較容易引導和管教他們。當幼兒兩歲後,其語言和大小肌肉能力逐步發展,很多事情都開始自己嘗...3 year ago
-
你都怎麼和自己的子女溝通呢?當小朋友犯了錯,是激動指責、冷漠處理,還是循循善誘?良好的溝通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反之,錯誤的溝通方式會使彼此疏離,甚至對小朋友的人格特質造成深遠的影響。3 year ago
-
全球只有21人成為「樂高專業認證大師」,洪子健(Andy)是首獲此殊榮的亞太區華人。憑著一雙巧手、興趣和敏銳的市場學觸覺,令他砌出一個成功的職業生涯。「玩物喪志」一詞對他來說並不合適,他亦期望喜歡踢波的大女也能像他,把興趣成職業,所以Andy寧願調動工作時間也會陪女兒追足球夢。 興趣化為職業 由「義工」成大師 Andy媽媽在他6歲時送他一...3 year ago
-
幼兒偶然因不如意出現負面情緒,顯得一臉鬱鬱寡歡、「嬲嬲豬」,均屬正常的情緒表現,家長要接納和不用過份擔心。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關愷恩姑娘分享如何讓幼兒學習處理負面情緒,變回開心、快樂的寶寶。 接納幼兒負面情緒 幼兒的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的確不太懂得用言語表達情緒。家長要明白幼兒與成人一樣會出現正面和負面情緒,這是正常的事情,家長應接納孩子出...3 year ago
-
「好心你放低部手機,幫手教吓嗰仔啦!嗰仔你都有份架!」 「放工返嚟咁攰,俾我抖陣都唔得?」 「抖!抖!抖!嗰仔啲嘢,等你抖完,蚊都瞓啦!」 「樣樣都要即刻,你咁急,趕著去邊啫?」 「你淨係識得顧住自己!以前話你嗰啲嘢,完全無裝載過,人做老豆,你做老豆,你無用架!」 「你又好得幾多呀?咁叻,你咪教埋佢囉!我睇吓你點教!」 「你而家咩意思呀?係咪...3 year ago
-
同一件事情,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想法及所衍生的情緒,正如早前不少人討論應否使用兒童醫院外的遊樂場,有家長指病童透過玻璃觀看其他小朋友在遊樂場遊玩會產生負面情緒,但亦有家長覺得反而可激勵病童樂觀及積極面對病情。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陳潔冰解釋,每個人有不同性格,面對困境產生負面情緒是人之常情,沒有對錯之分,所以家...3 year ago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學生及教師對網上學習早已適應,原來很多家長仍對此新常態感到吃力。有三孩之母的媽媽在疫情期間在家「困獸鬥」,家中也變補習社,於是她報名參加正面管教活動,不但改善了親子關係,而且自己也有餘閒畫畫。 香港救助兒童會在今年3月進行網上調查,75%的受訪家長表示疫情期間,因子女網上學習而感到壓力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情況更甚,近89%表示感...4 year ago
-
全港關注的「兒童虐殺案」,令不少市民痛恨得咬牙切齒,因為事件的殘忍程度難以想象,即使法庭對相關人士的判囚終身與否,都不能除掉市民心中的憤恨!但大家齊齊聲討之餘,作為接觸和照顧孩子的持份者們,藉著這椿案件,又可以讓我們在教養孩子時得到甚麼啟示呢?我們暫且放下怒憤,嘗試理性地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怎樣做,從而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1)與孩子建立互信親密的關係 ...4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