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對於與11歲的仔仔和14歲長女同住大角咀百多呎劏房的阿群來說,以為有機會通關,放假可以返鄉,暫時逃離擁擠的劏房,結果一次又一次失望。確診下無支援的疫情生活,子女對學習的態度漸變消極、心理健康每況愈下,令她感嘆:疫情幾時才完結?
自2022年1月以來,歐美開始出現不明病因的兒童急性肝炎感染案例,目前全球累計通報病例約190宗。而日本厚生省於本月26日表示,境內出現了1宗疑似病例,屬亞洲首宗。
第五波疫情自2月爆發以後,有少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不久再度發燒,更出現痾嘔肚痛、眼紅、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士多啤梨脷等等,原來是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簡稱MIS-C)。此病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為近似,有兒科專科醫生就教家長分清楚。
所謂「禮多人不怪」,每逢親密的女性長輩生日、母親節等,作為子女或後輩都應表達關心和感謝。花對任何年紀的女性都有一種獨特魔力,送花和訂花前認識如何選擇合適的花束和認識花語,唔怕踩中地雷。
突如其來的「暑假」即將完結,小朋友將陸續復課。上學期間,小朋友會有較多機會接觸金錢,例如買早餐、搭車、或買文具等。家長不妨趁此機會與子女重溫精明使用零用錢的貼士。
新形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兩年多,無論家長抑或小朋友都要接受大環境的改變,以應對新常態、新日常。第五波疫情反覆更令家長疲於奔命,不但要照顧家庭,更要四處選購抗疫物資及生活用品,精神壓力幾乎超出負荷,瀕臨「爆煲」。
你記得上次稱讚子女是什麼時候嗎?很多家長已經忘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對孩子説一句鼓勵的說話,而一句簡單的鼓勵對自己的孩子有多大影響。近年提倡的「正向教育」,正正點醒香港家長,讓父母學習發掘小朋友的強項。
平淡是福,當你遇見一位願甘於與你平淡的人,請好好珍惜,別忘了相遇而相知的本身已不容易,何況是相愛?愛情從來不是容易順利的事,抱怨未遇見對的人,卻又同時不知道自己想遇見什麼人,結果還是由際遇來告訴你,怎樣的人才是最好陪伴你一輩子的人。
你的寶寶在深夜都不肯睡覺?日間沒有午睡的習慣?每日的睡眠時間少於八小時?半夜醒來便難以入睡?以上這些嬰兒睡眠問題的確令不少家長大傷腦筋,不知怎樣處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現屆主席何學工醫生建議家長跟從以下令嬰兒入睡的五大方法,一齊「瞓個好覺」。
自1952年起,《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每年都會召集由三名專家評審組成的輪流評審小組,評審當年在美國出版的所有兒童繪本,並根據藝術價值選出十本年度兒童繪本。
學生期待4月19日起回復面授課,返學前必須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好多家長擔心年幼仔女抗拒、撩鼻時掙扎而流鼻血。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關日華醫生就教路點樣撩鼻而唔傷及血管。
香港寸金尺土,不少有興趣飼養寵物的家庭,會因家中的空間有限而選擇嬌小可愛又討人喜歡的倉鼠來飼養。而一般受歡迎的品種是金毛鼠,因牠們身型比較大,而另外也有比較細小侏儒倉鼠及其他品種等。倉鼠是獨居及夜行的動物,喜歡挖洞和囤積食物,平均的壽命大概二至三年。但牠們也有照顧上的需要,因此若各位家長有興趣飼養,必先做好資料搜集,了解清楚牠們的習性,並承諾照顧一生一世。
簡單的一呼一吸,其實一點都不簡單。現邀請你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這個練習不但可以幫助家長平穩情緒,更可以改善親子關係。
仔女日漸長大,開始懂事,爸媽的說話舉足輕重。以下十句是本港青少年表達最想聽父母說的話,每句說話背後蘊含一份意義,值得港爸港媽反思。即使對年齡較細的小朋友同樣適用,日後多應用於日常親子相處。
腸道健康會影響身體,女士不應少看便秘問題,尤其是產婦和孕婦。註冊中醫趙曄教大家從大便、面色等身體狀況觀察腸道健康情況,並推介合適的食療。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三、四歲的兒童已經成為「四眼一族」,原來除了近視或散光等問題,遠視都是其中一個因素,嚴重的更可能會影響兒童的視覺功能和學習,所以家長不容忽視。
許多時候,一聽到家中「四大長老」以上的說話,父母都氣得咬牙切齒!總之一字記之曰:「縱!」筆者經常接觸到家長們訴說他們最大的困擾,莫過於「四大長老」的縱孫實錄!那麼,就藉這次機會,讓筆者跟「四大長老」剖析教孫攻略吧!
今個4月太適合「報復式消費」了!踏入初春,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比以往更想外出放電,加上政府剛發放新一輪電子消費券,爸媽可能正計劃用消費券慰勞一下自己和家人,這個親子工作坊就正適合你了!
近年推崇腸道健康的生活態度,為什麼腸道健康會影響身體?在中醫理論「脾為後天之本」,「脾」在中醫,不是只有西醫所說的脾臟器官,還包括了胃和整個大小腸系統,足以證明自古以來中醫對腸胃的重視。
台灣吳姓單親媽媽於2020年在汽車旅館下藥迷昏、再用童軍繩勒斃7歲女兒和6歲兒子之倫常慘案,今終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