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長對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禾輋信義學校 「經歷」連繫知識與生活
今次來到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禾輋信義學校,與蕭偉樂校長了解該校的初小校本課程。自2019年開始,該校在小一的課程上進行革新,重新編排上課時間表。每天下午為「HEAD Programme」時段,包括生命教育、活用英語、藝術教育及科技探究四個範疇。
「HEAD Programme」旨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並嘗試運用多元化學習,啟發創新思維。學生透過活動經歷進行探究,使上午所學的課本知識得以鞏固,融會貫通。另外,「經歷為本」的學習模式切合小一學生的學習需要,有助提升學習動機,把知識和生活連繫起來。
生命教育(心靈健康–Health)
HEAD Programme中的「H」代表Health,意指心靈健康。校方認為在學生的成長中,心靈健康極為重要,該課程透過多元化活動,如遊戲、生活事例、繪本及短片,幫助學生從已有經驗發展至新的體驗,將知識及技能內化,培養良好的態度及習慣,並致力將基督教信仰融入課程,建立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
English Fun Time (活用英語–English)
HEAD Programme中的「E」代表English Fun Time。教師發現有些學生因害怕而不敢說英語,若能以活動方式活用英語,學生便能在遊戲過程中勇於嘗試。例如他們曾到訪薄餅製作工作室,期間需要運用英語與廚師溝通。該活動給予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並讓他們克服說英語的憂慮。
藝術教育(藝術發展–Arts)
HEAD Programme中的「A」代表Arts,即是藝術發展,結合音樂及視覺藝術科進行跨學科主題式教學活動。透過多元化創作題材,讓學生運用聽覺及視覺元素行美術創作。其中一項藝術活動就是「圖像與音高」:透過用心聆聽,辨別音樂的高低,運用圖像記錄音樂意念。
科技探究(探究學習–Discovery learning)
HEAD Programme中的「D」代表Discovery learning,即是探究學習。除了理論學習,更要利用學習體驗,協助學生對知識、技能及態度三方面的發展和培養。課程中亦結合了電腦及視覺藝術科進行跨學科探究活動。例如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校園遊蹤」,讓初小學生認識校園,並錄製短片進行分享,增加展示平台。
此外,校方為了應對網上學習的新常態,在停課期間於下午設立了網上小組會面,將學生分為四至五人一組,由科任老師定期了解各學生的學習進度。老師們亦在網上課堂中加入了互動方式,避免單向地進行教學。
學校亦明白今年的小一學生與家長面對更多困難,所以安排網上開學禮,並設立介紹老師的環節,讓小一學生與家長能認識各位老師,協助他們投入小學生活。
-
路德會聖十架學校辦學的核心價值可以用三個C來總括。第一個C代表COMMITMENT(承擔),即承擔精神;第二個C代表COMPASSION(憐憫);第三個C代表COMMUNITY(全人)。價值觀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學校透過不同學習領域、學科課程的學與教、校本特色課程、全方位學習活動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3 day ago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的唯一一所直資IB一條龍學校,其獨特之處在於提供由小學到初中以及高中的一條龍IB課程。高中同時實行雙軌制,提供國際文憑預科課程以及香港中學文憑課程,以配合學生個別的升學需要和未來發展。6 day ago
-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由方濟會創立,是馬鞍山第一間開辦的小學。學校持守天主教會對教育的核心價值,強調對真理、公義、仁愛、生命、家庭等價值的培養,以微末心及手足情付諸實行。教師們不僅專注於教學,還注重與學生建立關係,關心他們的成長,激發學習動力,同時培養正面價值觀,培育學生成為德才兼備、愛國愛港的未來棟樑。9 day ago
-
環保是全球關心的議題,本港多間學校亦致力推動綠色校園,其中光明英來學校更是全港首間安裝「微藻反應器」及「無土綠牆」的學校。馮瑞德校長表示,「微藻反應器」的公司現 Greentins 創辦人田承輝更是光明英來學校的校友!10 day ago
-
過去受新冠疫情影響,港澳中小學生運動量減少,ARCHON今年再聯同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主辦「第三屆聯校智能運動STEM大賽」,並邀得香港課外活動主任協會協辦,鼓勵學生多做運動。今屆最大特色是跨地域於港澳線上進行,並嶄新引入智能穿戴科技及AI影像分析技術。兩地學生可在運動科技協助下,挑戰十級體能,感受智能運動的樂趣。11 day ago
-
香港路德會增城兆霖學校向來致力於學科發展和多元課外活動,包括設立了校本國際教育課程、English Fun Day等,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培養國際視野和多元能力。18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