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膠牌甚有本土特色,黃大仙現崇山商場5月下旬舉辦麥錦生師傅創意小巴牌匙扣工作坊,教親子製作創意小巴牌匙扣,只需like & follow民坊Facebook及Instagram專頁,預先登記就可免費參加,名額有限,報名要快手。
康文署宣佈新蒲崗的東啟德遊樂場5月31日起關閉,以進行四美街地區休憩用地、體育館及公眾停車場工程。家長不用擔心,因為一街之隔的東啟德公園兒童遊樂場不受影響,當中的遊樂設施新穎獨特,甚為少見。
疫情令中小學生上網時間激增,造就重大網絡安全風險。有調查發現,每5名兒童中就有1名遭受網絡欺凌,對兒童的情緒及社交發展有深遠傷害,家長和學校需着手保護兒童!
誠意打動人心!粉嶺居屋嘉盛苑一宗3房戶最近以綠表價$430萬成交,實用呎價低於$7,000。
太古地產「書出愛心.十元義賣」首次推出網上慈善義賣,即日起至6月16日,預售兒童及青少年書籍,一律每本$10!鍾意睇書嘅家長和小朋友唔好錯過!
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大人小朋友可以出去玩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9個體育館早前暫停開放作防疫用途,隨着第五波疫情放緩,5月24日起將陸續向公眾重新開放,大家可睇準日期book場,同小朋友做運動放電,強身健體。
「合味道紀念館香港」踏入一周年,紀念館特別呈獻全新原創實景解密遊戲 — 福爾摩「清」,邀請大小朋友破解一連串與日清食品有關的謎題!館內仲有3大全新打卡位。
口味偏好早於嬰幼兒時期已建立,如果BB從小經常進食過甜或過鹹的食物,不但影響飲食習慣,長遠影響健康。消委會檢視37款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小食,分別是米餅、泡芙、小蛋酥(又稱小饅頭)、穀類小食和乳酪粒。在25個提供糖含量的樣本中,發現52%樣本糖含量超出食物安全中心水平,當中所有乳酪粒樣本全屬高糖。消委會提醒家長,聲稱無添加糖的食品亦可能添加濃縮果汁等游離...
小一統一派位結果將於6月1日至2日透過郵遞或電話短訊方式通知家長。統一派位屬「大抽獎」講求運氣,部份申請人未能獲派心儀小學,但也毋須絕望,因為小學提供少量候補名額供學童「叩門」,小朋友和家長就要把握機會突圍而出。
台灣近日疫情爆發,女子組合S.H.E成員陳嘉樺(Ella)的工作被押後,換來與5歲兒子更多相處時間,不過磨擦也多,兩母子一天的對話竟然令Ella有好大反醒。
夏季陰晴不定,不想受天雨影響郊遊興致,不如參加網上導賞團。環保團體綠色力量主辦「集水區網上導賞團」,在5月和6月以網上形式帶領大家遊歷城門水塘、大潭水塘和船灣淡水湖的集水區,探索集水區的生態、人文、歷史,唔講唔知,原來三大集水區佔香港三分一土地面積!活動已正接受報名,參加完導賞團再同屋企人去行集水區,一定有更深認識。
三孩之母、前港姐陳倩揚着重健康,不時在社交平台分享自製美食。隨着小朋友復課,身為媽媽的她要清晨5點半起身整早餐餵飽「小小化骨龍」,她介紹了幾款十分鐘簡便早餐,爸媽們可以參考,唔使小朋友朝朝在街外買麵包或腸粉燒賣當早餐。
母親絕對是最偉大的身分。不少女生當媽前各具個性、擁有理想職業,孩子出生後為了給予他最好的一切,毅然放棄事業當起全職媽媽,日以繼夜照顧孩子和打理家中大小事務,失去喘息的 Me time,經濟亦不再獨立。
近來聽到一個很勵志的活動,去年暑假開始,「星星超人會」舉辦了寫書活動,「全球小超人執筆大比拼比賽」正式開始舉辦,此項目全稱為 「全球小超人執筆大比拼」。通過三地(加拿大、內地和香港)的兒童共同網上集體學習和討論,從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認識多元化文化和擴闊眼光。
為人母難,為ADHD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患者之母更難。加上發現自己也是ADHD患者,如果你是主人翁,你有何感受?Christy的仔仔於幼稚園時期被發現患上ADHD,母親陪他求診時,意外發現原來自己都患有ADHD。但為母則強,她只好「頂硬上」。
位於屯門的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重視優質學習環境的建構,培育學生全人發展,推行特色及創新的校本課程,讓學生愉快高效能地學習,豐富學生的學習內涵和發展高階思維,塑造學養兼備的明日領袖。學校在課程設計上力求精進,持續進行教學的深化與優化,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自主學習的態度,培育學生優秀的本質,追求卓越,臻於至善,與時並進。
每逢母親節,好多仔女向媽媽送上鮮花表達愛意和哄媽媽開心,身為老公都應該向太太送花,感謝她生兒養女和對家庭的付出。如你對揀花無從入手,可考慮以下9種鮮花種類,收花的媽媽一定開心。
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 Out Day)。你有否聽過鄰居打罵小孩?或在公眾場所目擊成人對小孩動手?體罰對小朋友的成長影響之深遠,有受害人童年時受家人體罰,中學時期有6成時間在醫院中度過,花了許多年才慢慢走出陰霾。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對於與11歲的仔仔和14歲長女同住大角咀百多呎劏房的阿群來說,以為有機會通關,放假可以返鄉,暫時逃離擁擠的劏房,結果一次又一次失望。確診下無支援的疫情生活,子女對學習的態度漸變消極、心理健康每況愈下,令她感嘆:疫情幾時才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