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家長或許曾面對以下情況:子女初與別人進行社交互動時,表現退縮,並感到害羞和緊張,例如見到親戚和朋友時,會躲在家長身後,不願說話。這些害怕的反應,其實是兒童保護自己的表現,一般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大影響。但當導致害怕的事情慢慢減退,而擔心和憂慮仍然持續,並且影響兒童的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時,則有可能出現焦慮問題,家長需要多加留意。
1 year ago
-
在家長研討會中,總會聽過家長說如果不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就不會做,同時,更擔心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學會了依賴,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大家可以先了解孩子學習的進度,讓家長依據4個階段去決定用哪種方法推動孩子自己做功課。1 year ago
-
有些家長可能擔心子女亂花錢,要他們「全數上繳」利是錢,幫子女代為保管。有些家長或因家庭經濟需要而用來補貼新年的額外家庭開支。小朋友對此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家長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如代子女將利是錢存入銀行保管,亦可藉此解釋儲蓄的好處。坦誠讓小朋友知道原因會令他們較容易接受,也可培養他們的同理心。1 year ago
-
小朋友喜歡玩遊戲,遊戲亦最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趁新年假期一家大小來玩網上理財遊戲,讓小朋友挑戰不同的賀年理財任務,包括入正確金額的利是、快而準計算全盒小食價錢,以及接賀年「需要」大禮。祝各位小朋友新一年財務智商(FQ)爆升!1 year ago

雙職家庭在香港十分普遍,加上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父母未能長時間在家照顧小孩,不少家庭把照顧小孩的工作交給祖父母,祖父母便成為照顧孫兒的「跨代照顧者」。根據信義會一個關於跨代照顧的調查顯示,受訪的祖父母中有57.4%指照顧孫兒壓力偏高,可見他們承受著相當的壓力,情況值得關注。
1 year ago
-
在父母心目中,每個孩子也是獨特的,各有長處和短處。孩子的發展過程有既定的先後次序,但進度則會因人而異。研究指出初生至學前階段是腦部發展的黃金期,兒童6歲前腦部發展已達90%,因此兒童早期發展是奠定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及未來長遠發展的關鍵時期。假如孩子在某個(或多個)發展範疇出現困難,表現明顯落後於其他同齡兒童,那就要及早讓孩子接受專業評估,並把握訓練的黃金...1 year ago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1 year ago
-
語說:「三歲定八十」,指出一個人的成長多取決於小時候的所學所聞,因此從小打好基礎十分重要。要培養基本的學習能力,最簡單是從生活習慣做起,透過家長帶領小朋友認識生活中的事物、流程、常規等,再給予實踐的機會,讓其獲得基礎能力。小朋友擁有了基本的學習能力後,便可從中探索、思考、分析、嘗試,學習更多不同技巧及知識。1 year ago
-
小朋友最期待的聖誕節就到了,他們有一連多天的假期,又有爸媽陪放假,當然最開心,而最令孩子期待的,更是爸媽及親戚朋友送贈的聖誕禮物,以及一連串的節目及聖誕大餐。家長們,與子女歡度佳節的同時,也應該趁機向他們灌輸以下的理財概念,明白佳節的快樂並不在於吃喝玩樂或收到禮物,而是家人朋友一起共度的快樂時光。1 year ago
-
良好記憶力有助我們的學習效能、生活自理及人際相處等發展,所以父母往往在孩子年幼時,已透過不同的生活範疇來訓練他們的記憶力。如果大家有意提升孩子記憶力的話,便要參考以下5個方法。1 year ago
-
不少家長都讓小朋友看手機或平板電腦,目的可能是打發時間,又或者用於安撫小孩的情緒,但原來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頻繁利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來安撫孩童的情緒,可能導致孩子往後發脾氣更加劇烈,尤其是小男孩。1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