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父母做好準備 幼兒笑着上課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分離焦慮於嬰幼兒身上出現屬正常現象。然而,到了3至4歲仍然不能和照顧者短暫分離便要認真處理。
研究顯示,父母親本身有焦慮症狀者,孩子一般較易出現分離焦慮。孩子會害怕與依附者分開,害怕獨自一個人,因而不肯獨處、不肯上學,甚至發噩夢、抱怨身體不適等。「兩、三歲小朋友在新環境感到驚慌,未懂得安撫自己的情緒,言語上又未能表達出來,於是便會一直哭。」
待孩子開學後才處理分離焦慮症已太遲,父母應一早着手準備。傅醫生說:「有些小朋友特別受影響,本身性格容易焦慮、膽怯,例如沒有試過的食物不敢吃,晚上怕黑,用很多理由不肯自己睡覺要黐着父母,這些都是先兆。另外,從沒有跟父母分開,包括獨自上Playgroup,或者依賴單一照顧者,這些孩子都較容易有分離焦慮症,父母應該多留心,及早處理。」
上學前必須做
家長應如何解決小朋友開學時的分離焦慮症呢?傅醫生教路:
(一)父母可嘗試把子女交給可信賴的親友照顧,例如去姨姨家裏玩一個下午,或跟着姑媽外出吃飯,父母不在身邊,小朋友可學習適應新環境和人物、守別人的規舉。其次,孩子在家裏被照顧得太好,毋須開口媽媽已知道他想怎樣,對小朋友的表達能力不是好事。在別人家中,可鍛煉他主動表達,如想吃東西、想去洗手間,慢慢建立自信心,在陌生人面前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父母不妨多帶子女到室內遊樂場或公園玩耍,然後稍為走開一點,在安全情況下遠距離觀察子女,讓孩子有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互動,投入陌生環境。
(三)家長多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當小朋友看不到熟悉面孔,可學習如何控制情緒、分析環境怎樣令自己安全,一般三歲左右已能做到,同時讓他們明白父母是會再回到自己身邊的。待正式返學,孩子會較容易習慣新地方、新人物。
父母帶子女到公園玩耍,可稍為走遠一點觀察,但切忌讓孩子離開視線範圍,最重要是安全為上。
引導講出心中想法
萬一子女開學後,時常哭泣、不願上課或不讓父母離開,家長切勿作出負面批評,因為不當言語會對小朋友做成傷害。傅醫生指:「作為父母,子女做得好時要鼓勵,做得不好時更加需要鼓勵,不要否定孩子,這是大忌。這麼細的年紀,一般未能用說話表達情緒,家長可從旁指導,慢慢引導他們講出心中的想法,例如恐懼、不習慣、孤單、委屈等,只要小朋友感到被父母明白、關愛,焦慮的情緒很快平伏。」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