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關係|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創傷?專家分享實例 應對療癒創傷之2大關鍵
當孩子憤怒摔門、大聲叫喊時,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怎麼這麼不聽話?」香港小童群益會心理創傷輔導中心的表達藝術治療師邱靖枬姑娘分享,她的服務對象小恩(化名)的媽媽也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中心。由於小恩晚上熬夜睡不著,早上不起床,因此常常為了上學與媽媽爭吵不休,讓媽媽每天早上都感到極大的壓力。
然而,如果我們帶著「創傷知情」的眼光重新審視,或許會發現,孩子正在用有限的方式向我們求助。
什麼是創傷?
邱姑娘表示,她在中心裡接觸過許多受創傷影響的孩子,其中一些孩子曾經歷校園欺凌、與家人分離、被忽視或家庭暴力等情況。創傷是一種源自無法承受的壓力經驗所引發的情緒反應,而每個人對創傷的感受也各不同。同樣的事件,可能對一個孩子毫無影響,但卻成為另一個孩子難以跨越的傷口。
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對孩子而言可能是壓力重大的挑戰。升上中二後,小恩開始出現改變:她賴床、不肯上學,態度冷漠,甚至有自傷行為。媽媽不斷追問:「為什麼她變成這樣?為什麼不能像以前那樣開朗?」這些疑問的背後,透露出媽媽對孩子的深深擔憂與無助。
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當孩子表現出「挑戰性」行為時,我們需要帶著好奇心問:「孩子正在經歷什麼?他的內心發生了什麼?」
治療師介入後,我們慢慢發現,小恩在高小期間經歷了高壓的補習生活,期間充斥著恐嚇與懲罰。升中後,她又遭遇同學的取笑和排斥,並在後期經歷了數月的言語欺凌。在這些年裡,小恩的笑容背後,藏著她對別人的過度迎合、懦弱與忍氣吞聲。如今,她不僅對他人失去信任,也陷入了對自我質疑和厭惡的狀態。
愛需要行動
療癒創傷需要家長的理解與實際行動。「愛」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但僅僅說出愛是不夠的。
父母需要學習用安撫代替斥責,例如當小恩再次情緒失控時,爸爸不再大聲呵斥,而是平靜地對她說:「爸爸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會在這裡陪著你,等你準備好再說。」這種態度讓小恩感到自己被接納,而不是被拒絕。
同時,養成穩定的日常生活節奏,讓小恩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例如,固定每晚一家人一起吃飯,分享一天的開心與困難,創造穩定的親子對話時間。這些小小的習慣,幫助小恩重新感受到家庭的關注與連結。
從「自責」到「自愛」,從「不信」到「連結」,這段療癒的旅程需要時間和耐性。如果家長和孩子的情況持續未如理想,尋求專業治療師的幫助會是一大助力。
(本文由香港小童群益會心理創傷輔導中心的表達藝術治療師邱靖枬姑娘撰寫提供。)
©️香港小童群益會 授權轉載
-
在現今的社會中,孩子面對困難時往往依賴家長的幫助,這種現象導致他們長大時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在遇到挑戰時選擇退縮或逃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家長可以通過多角度的方式,幫助孩子提升創造力和解難能力。以下幾點建議,將為家長提供實用的指引。8 day ago
-
在一次宴會上,我目睹了兩位長輩對讚賞小朋友的忌諱。 當晚,一對公公和孫仔及一對婆婆和孫女坐在我旁邊,當公公與婆婆打招呼後,忍不住大讚她的孫女眼睛圓大,樣貌標緻,孫女聽到公公的讚美當然開心,並禮貌地回謝對方;但婆婆的反應甚大,即時向公公說:「小朋友唔可以讚,會讚壞㗎!」12 day ago
-
上期治療師團隊分享如何以假想遊戲讓幼兒多接觸,以至慢慢接受新食材。今期治療師再分享兩大原則助家長改善幼兒偏食問題︰14 day ago
-
家長們,小朋友出現不當行為時,你會怎樣應對?如果採用不當的處理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而運用「撤去享受」的管教技巧,有助小朋友明白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從而減少出現不當行為的機會。以下是家長們的分享供各位參考。26 day ago
-
最近有家長問孩子經常情緒起伏,一聽到哭聲已經心煩,都不知如何處理⋯⋯如果你有這疑問,希望這篇文章幫到你。1 month ago
-
小朋友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能夠更加「入腦」?不想小朋友「左腦入,右腦出」,其實都有很多簡單和親子娛樂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小朋友提升記憶力!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