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寫困難|子女「讀十次都唔記得?」 3個簡單小活動 助幼兒愉快提升認讀能力
除了寫字問題,不少家長也會擔心小朋友的認讀能力,例如「讀十次都唔記得」、「自己個名都認錯」、或「一見到字就掉頭走」,甚至擔心子女有讀寫困難!到底家長可以怎樣循序漸進地建立幼兒的認讀能力呢?

其實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須大量閱讀文字,而幼兒早在幼稚園階段已開始接觸文字,學習閱讀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形、音、義」連結系統。家長可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漸漸把文字滲入幼兒的生活中,協助幼兒循序漸進學習認讀。例如保良局幼兒服務言語治療團隊推出了「學得字然」教材套,當中包含多個有趣遊戲及活動,或以常見部首創作故事,協助家長與幼兒遊玩的過程中,寓教於樂,讓幼兒愉快地掌握閱讀技巧及提升認讀能力,享受文字帶來的樂趣。有趣遊戲活動包括︰
1. 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是提升幼兒語音意識的好渠道。在唱遊時,家長可以拍手方式引導幼兒理解「一字一音」概念,例如唱出「馬騮仔」同時拍三下手代表三個字。幼兒熟習後,遊戲可轉為在聽到指字音節時拍手,進一步訓練幼兒的語音意識。透過唱歌時歌詞押韻的部份,亦可讓幼兒接觸同音字和近音字概念
2. 形象化字詞
在認讀文字時,部首是幫助幼兒分析和記住文字的好工具。幼兒在剛開始學習部首時,家長可多以圖像協助幼兒聯想部首的字義,例如在「木」字加上樹葉變成一棵樹,把「火」字畫成一個火堆等。及後在介紹不同形聲字時,家長可引導幼兒運用已建立的字義聯想,分析文字意思,例如「燒要用堆火,所以有個火字部」。

3. 文字偵探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如能將事物和相應的文字連結,對他們了解字意和認字有很大幫助。家長可於不同生活情景引導幼兒找出和場景有關的文字,例如在超市找出貨品價錢牌、飲茶時幫忙在點心紙下單等,熟習後可進一步引導幼兒作配詞和部首分析,加深幼兒對文字的印象。
(文章由保良局言語治療隊長 林錦成授權分享)
-
在現今的社會中,孩子面對困難時往往依賴家長的幫助,這種現象導致他們長大時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在遇到挑戰時選擇退縮或逃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家長可以通過多角度的方式,幫助孩子提升創造力和解難能力。以下幾點建議,將為家長提供實用的指引。8 day ago
-
在一次宴會上,我目睹了兩位長輩對讚賞小朋友的忌諱。 當晚,一對公公和孫仔及一對婆婆和孫女坐在我旁邊,當公公與婆婆打招呼後,忍不住大讚她的孫女眼睛圓大,樣貌標緻,孫女聽到公公的讚美當然開心,並禮貌地回謝對方;但婆婆的反應甚大,即時向公公說:「小朋友唔可以讚,會讚壞㗎!」12 day ago
-
上期治療師團隊分享如何以假想遊戲讓幼兒多接觸,以至慢慢接受新食材。今期治療師再分享兩大原則助家長改善幼兒偏食問題︰14 day ago
-
家長們,小朋友出現不當行為時,你會怎樣應對?如果採用不當的處理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而運用「撤去享受」的管教技巧,有助小朋友明白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從而減少出現不當行為的機會。以下是家長們的分享供各位參考。26 day ago
-
最近有家長問孩子經常情緒起伏,一聽到哭聲已經心煩,都不知如何處理⋯⋯如果你有這疑問,希望這篇文章幫到你。1 month ago
-
小朋友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能夠更加「入腦」?不想小朋友「左腦入,右腦出」,其實都有很多簡單和親子娛樂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小朋友提升記憶力!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