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健康|小朋友開學後不停生病 中醫推介2大食療+穴位按摩
不少家長反映開學後,小朋友接連生病。我們常見小朋友因感冒、咳嗽、鼻敏感等來看病。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身體發育未完全,故不能抵抗外邪便容易生病。加上小朋友大多沒防病意識,上學後與同學親密接觸,沒有注意個人衛生。生理特性上,小朋友肺、脾、腎未發展成熟,肺屬嬌臟,常見患上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疾病。孩子患病有傳變快,有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特徵,應當及時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注意3大日常調養
01 適量運動:防病需要增强體質,平時保持適量的戶外運動,多曬太陽,並補充足夠水份。如生病期間需要多休息調理,減少過多的訓練和活動,輕病則可做一些簡單運動。
02 作息定時:暑假期間玩樂多,往往沒有規律睡眠時間。開學後要準時起床上學,確保有充足睡眠,家長需要幫助小朋友定下作息時間,足夠的休息才使小朋友有良好體魄,以應付每天的學習。
03 清淡飲食:飲食上,生冷、煎炸、辛辣刺激的食物都會損傷脾胃,建議少吃。脾為後天之本,當運化功能好,患兒才會康復得快。生病期間應清淡飲食,可選擇白粥(可加陳皮)調養脾胃。
小兒穴位按摩 改善消化不良、失眠問題
穴位按摩1:針對消化不良、腸胃炎
孩子消化不良、腸胃炎、積滯腹脹的時候可揉按中脘穴、天樞穴和合谷穴。
中脘:位於肚臍上4寸,約4指距離。
天樞:位於腹中部。乳頭與前正中線作一條平行直線,沿肚臍作一水平線,兩線交點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合谷: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穴位按摩2:針對精神緊張而失眠
開學後作業繁忙,各樣學校活動、興趣班活動,導致睡眠不足,或者精神緊張而失眠,試按印堂穴、神門穴和太溪穴放鬆安神,幫助睡眠。如孩子煩躁不安,可按揉太沖以瀉熱。
印堂:位於兩眉頭中間。
神門: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太溪: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沖:在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之間的凹陷處。
家長以指腹按揉,手法要輕柔,每個穴位約20-30下,左右交替。
2大健脾開胃食療推介
01 健脾四神湯
功效:益氣養胃,健脾祛濕
材料:太子參10克,蓮子10克,芡實10克,淮山15克,茯苓10克,薏米15克,瘦肉適量
做法:材料洗淨,浸30分鐘,瘦肉汆水。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煲滾後中小火煲1小時,適量鹽調味。
02 開胃消滯茶
功效:消食除脹,理氣和胃
材料: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陳皮6克,砂仁3克(後下)
做法:材料洗淨後加入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30分鐘,最後才加入砂仁。
(文章由康河中醫診所 黃文慧 註冊中醫師授權分享)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19 hour ago
-
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可能會不自覺地使用恐嚇或威脅,例如通過威脅、瞪眼、大喊、大叫,甚至打孩子等方式,希望孩子能快速服從並改正行為。雖然這種方式看似能立即見效,但長期下來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讓他們在恐懼中成長情感被壓抑,甚至破壞親子關係。2 day ago
-
認真覺得,很多舊時代的「育兒經」,其實是在誤人子弟,像以下這3個,真的該被徹底淘汰: 小時候胖不是胖?錯!胖就是胖!15 day ago
-
小孩腸胃炎一直拉肚子,有人說魚肉蛋不能吃,只能吃粥?這是不對的,剩拉肚子症狀了還只能吃粥?都2025了,觀念快改一改吧!1 month ago
-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父母近年來頗爲關注的一環。在中醫學的角度而言,有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影響著孩子身高。如結合食材及中藥材,也可成爲增高湯水,讓家長們作爲孩子的增高飲食參考。1 month ago
-
小朋友睡覺的時間,如果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響,很可能就是出現「磨牙症」,中醫又稱為「齘齒」。磨牙症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說話以外,牙齒間的相互摩擦現象,夜間磨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的。 據美國牙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38%的幼兒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現象,偶爾磨牙發作,不屬病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磨牙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