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康會「自閉症人士照顧者服務需求」調查 86%照顧者為女性 對心理諮詢及親職支援需求殷切
為配合協康會每年 4 月的「自閉症關注周」,以響應聯合國訂立每年 4 月 2 日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協康會於 3 月份進行「自閉症人士照顧者服務需求」調查,透過網上問卷訪問了546位自閉症人士照顧者,當中 86%為女性,平均年齡為41歲,近5成是全職照顧者,接近9成照顧者需要照顧一名自閉症人士,而要照顧6歲以下的自閉症人士則佔47%。
調查結果顯示,4成照顧者由政府轉介而得知有照顧者服務,而受訪者按能獲得有關服務的困難度,首3個為經濟援助、日間託管及照顧服務、心理諮詢及輔導;48%受訪者認為未能使用照顧服務原因,是由於服務名額太少,另外4成則不知有這種服務,其餘為不符合服務對象條件。此外,曾經使用照顧者服務人士,認為最大幫助的首3項服務分別為心理諮詢及輔導、親職教育支援、休閒活動。
個案分享:情緒病母 育有兩名SEN兒子
靠心理支援走出低谷
媽媽阿樂(化名)為全職照顧者,育有兩名有特殊需要兒子,5歲的幼子Jimmy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現於協康會早期教育及發展中心接受訓練,就讀小四的長子則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讀寫障礙,同時照顧兩名 SEN孩子令她十分吃力,由於 Jimmy 表達力弱及不聽指令,經常與哥哥吵鬧,阿樂帶著兩子上街不時被人白眼;另外,照顧孩子日常如吃飯、洗澡及做功課等也充滿挑戰,加上阿樂要服用情緒病藥物,服藥後容易疲倦及專注力下降,難以兼顧家務,更經常為子女問題與丈夫爭執。後來阿樂於協康會海富家長資源中心得到個案輔導,幫助她走出低谷:「社工很貼心,會定期主動關心我的需要及聽我傾訴;除了情緒支援,姑娘會教我時間運用技巧,甚至上門指導我如何安排小朋友日常活動流程,令我壓力減少很多,協康會社工的確很細心。」
個案分享:單親媽媽Ann 育有8歲自閉症女兒
親職課程改善母女關係
照顧者Ann為單親媽媽,育有8歲的自閉症女兒May,於主流小學就讀小一。女兒2歲多時仍未有語言能力,也沒有眼神接觸,被評估為自閉症及整體發展遲緩。女兒有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對聲音及觸感相當敏感,加上不懂以言語表達自己,常會哭鬧近一小時;而最令Ann沮喪是女兒曾經不理睬她,在家也不會跟她互動,她也不懂如何於女兒相處,令她常為疏離的親子關係感到無奈。後來她在協康會參加了專為自閉症孩子而設的 PACT®「親‧子‧遊」社交溝通親子訓練課程,經導師的一對一指導,她學識溝通技巧後,兩母女關係大有改善,Ann表示:「我學識多讚賞女兒,不要老是指出她的錯處,女兒感覺到媽媽的鼓勵,現在常常要我跟她玩,我們更會一齊洗白白,親子關係很親密。」她更主動參加不同的親子管教課程,希望跟女兒一同進步。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廖藝婕指出,曾接受過心理服務的照顧者,更懂得選取合適自己的服務,有效地運用合適的教養心態,更確切地感受到照顧者服務對自己的幫助。從結果中更顯示,心理諮詢及輔導可能對全職照顧者、以及正照顧學前自閉症兒童的照顧者有更大幫助;而親職教育的作用,照顧者可透過學習特定的行為管理或管教技巧,把訓練融入日常生活,提升他們在管教上的信心,從而減少親職壓力。
家長對個別諮詢需求甚高
協康會針對照顧者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個別輔導、親職支援、關顧照顧者精神壓力小組、互助平台及暫託服務。除了透過六十多個服務單位支援,更設立了7間家長資源中心(4間為社署津助,3間為自負盈虧),專為照顧有特殊需要人士提供家庭支援。現時全港共有19間由社署津助的家長/親屬資源中心,另外有5間為自負盈虧,當中有3間由協康會自資營運。協康會區域經理陳麗芳表示,該會家長/親屬資源中心在2022-23年度,共處理 282 宗照顧者情緒及心理諮詢個案,而每個中心曾提供1千至3千多次個別支援,證明家長對個別支援或輔導需求甚高。
倡議:促請政府增設受資助家長資源中心
綜觀協康會轄下的7間家長資源中心,當中4間由社署津助的中心服務數字(家庭會員人數:582),遠超於社署定下的服務量指標 (家庭會員人數:330),而另外3間自負盈虧的家長資源中心服務數字(家庭會員人數:264),亦貼近社署中心津助中心的服務量要求(家庭會員人數:330),可見照顧者對服務需求大。礙於資源及人手所限,自資的家長資源中心未能提供等同受津助的中心名額,本會促請政府增撥資源,參考地區需要、該區家庭社經背景、SEN學童/人士人數、地區面積/範圍等增設受資助的家長資源中心,並設立網上平台及透過其他渠道宣傳,讓不同地區的照顧者更易得到支援。
協康會網站:https://www.heepho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