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疹|冬天常見的皮膚問題 壓力精神緊張易誘發 中醫推介2款簡單茶飲
俗稱「風疹」的蕁麻疹即中醫的「癮疹」。以皮膚局部或全身出現風團、瘙癢為特徵,時隱時現。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在短期內約一星期可痊癒,慢性則反復發作達數月甚至數年。
中醫認為風疹的發病根本是由於稟賦不耐,意思即是由先天或後天積漸而成的一種容易感受外邪或對食物過敏的體質傾向。每遇季節變換外邪侵襲;或因過食膏脂厚味、海產發物;又或遇上壓力精神緊張焦慮抑鬱,便易誘發風疹。

冬天是風疹的好發季節
香港冬季不算嚴寒,但因地處沿海,濕氣偏重,結合季候風吹襲,風、寒、濕三邪易夾雜一起侵犯人體,冬天確是風疹的好發季節。不過即使在夏季,自然界的風寒少了,但人工風寒 — 冷氣,依然肆虐,同樣可誘發風疹。所以在香港,風疹的好發季節分野不算明顯,四季都有機會發病。
除了外受邪氣,飲食和情緒壓力亦是誘發風疹的常見因素。海產、煎炸濃香惹味、生鮮食物普遍受人們喜愛,但脾胃卻不太受落,食過量易令脾胃受損,運化功能下降,痰濕熱毒容易於體內積聚,亦可外發於肌膚誘發風疹。
情緒起伏引致脾運功能障礙
壓力所引起的焦慮抑鬱或緊張情緒更是都市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中醫角度,肝主情志,長期心情不好、生氣、憂慮,會令肝氣鬱結,全身氣行受阻礙。中醫理論認為「肝克脾」,肝病可及脾,情緒起伏也可引致脾運功能障礙,同樣可加劇體內濕濁形成,外發成風疹。
總括而言,香港的氣候和環境特點,加上人們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偏差,風疹發病非常普遍。一旦發病,應盡快求治,經中醫師辨證,找出根本病因和發病誘因,對證用藥。但預防勝於治療,日常如可由生活作息規律、飲食選擇,以及調養情志方面着手整理身心,是可完全或穩定控制風疹反復發作。
日常生活宜忌
- 隨氣温變化適當增減衣物。如因遇冷或遇熱誘發,亦不宜過度迴避,反而應逐步接觸,以求慢慢適應。
- 冬季易發作的人,不能沖冷水浴,亦要避免汗出後立即沐浴或吹風。
-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升氣血水平,皮表的氣充足,護衛功能亦強,令身體適應寒熱變化能力提高。
飲食忌生冷刺激
- 忌食生冷寒涼、酒辛類、煎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 蝦、蟹、牛肉、奶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較易引起過敏,應避免。
- 日常可常用黨參、淮山、蓮子、竹絲雞、杞子、黑芝麻等食材製作湯水食療,可增強脾肺腎功能,益氣利濕,提升體質。
- 如食用海鮮後誘發風疹,可用紫蘇葉煲水飲用,能解魚蟹毒。

2款簡單茶飲推介
01 韭菜芫荽飲
材料:韭菜150g、芫荽80g、甘草10g
做法:洗淨韭菜和芫荽並切成段,與甘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煎20分鐘,隔渣後飲用。
適用人士:風寒型。風疹團呈白色,遇寒或受風加重;怕凍、口不乾渴人士。
02 菊花馬蹄飲
材料:杭菊花15g、馬蹄3粒、蜂蜜適量。
做法:馬蹄去皮洗淨切細粒,菊花沖水洗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煎20分鐘,隔渣後稍放涼,調入蜂蜜代茶飲用。
適合人士:風熱型。風團塊色鮮紅,發熱癢劇,熱水浴後或運動後加重,或伴有咽痛,口乾渴。
溫提:保持平和心態
能培養建立樂觀正向的人生觀,保持平和心態,氣血調和暢通,病必遠離。運動是最佳紓壓方法,每天半小時輕鬆散步或緩跑,在家伸展拉筋亦可。另外亦可進行一些手作興趣活動,當專注力集中到手指小關節協調,心神即可放鬆。各適其適,恬淡生活,勞逸結合,保持身心健康,抗病力自可提高。
(康河中醫診所 黃文英 註冊中醫師授權分享)
-
家長最注重孩子生長問題,太矮或過肥,過瘦都會令父母大為緊張,就如剛為阿根廷贏得世界杯冠軍的美斯,童年時被確診患上「侏儒症」 - 生長激素缺乏症,需每晚注射生長激素。對於兒童生長問題,兒科專科醫生 – 徐梓筠醫生分享以下資訊。16 day ago
-
小朋友睡覺的時間,如果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響,很可能就是出現「磨牙症」,中醫又稱為「齘齒」。磨牙症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說話以外,牙齒間的相互摩擦現象,夜間磨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的。 據美國牙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38%的幼兒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現象,偶爾磨牙發作,不屬病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磨牙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18 day ago
-
「冬至」即為一年之中黑夜時間最長、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中醫認為「冬至」是全年「至陰之日」,乃因應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的陽氣在「冬至」之日是全年最差的,而「冬至」之後陽氣會順應大自然而漸漸增加,許多重病患者會因為未能適應變化而加重病情;如能調理得宜亦可逐漸康復,所以會有「重病難過冬至節,過了冬至可延年」的說法。故在這陰陽轉換的節氣,固護陽氣以及進行補益尤為重要...1 month ago
-
可能家長對「RSV呼吸道融合病毒」較少留意,但原來RSV病毒感染可引致呼吸道疾病,1歲以下幼童嚴重的話更可引發肺部感染。今次就由兒科專科醫生林嘉儀為大家講解成因及預防方法,家長們實在不容忽視!1 month ago
-
每逢到了秋冬季節,家長們總會發現,儘管已經給自己的小孩子穿夠了禦寒的衣物,但是摸著他們的手腳,總是冰冷冰冷的。其實,從現代醫學理論的角度,其原因有三:一、小孩子血液量較成年人少,而且血壓較低,肢體末端血液循環未完善;二、小孩子新陳代謝較快,四肢的活動量大,體溫散發較快;三、天氣寒冷時,身體會將寶貴的熱量留給心肺等重要器官,減少血液供給皮膚。所以,家長們在天氣...1 month ago
-
相信不少家庭主婦都受「媽媽手」困擾,究竟媽媽手可否斷尾?又有甚麼紓緩和預防方法?今次就由忻銘熹脊醫為大家講解成因,仲會教2招紓緩動作!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