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常備棍子恐嚇 嫲嫲學正面管教:打係解決唔到問題!
非暴力溝通 理解孩子感受
救助兒童會與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攜手合作,為基層家長提供一連十節的「正面管教在每天」活動,內容涵蓋「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等主題,提倡以正面管教,非暴力的溝通方法帶來行為改變,從而增進親子關係,同時保護小朋友免在童年時受到任個形式的暴力對待,包括身體、情緒、性暴力、疏忽照顧及權利剝削。組織將取材自外國的課程內容本地化及作出相應調節,在香港推出試行,與家長們一起以交流經驗的方式進行課堂。
救助兒童會香港項目助理經理兼課程導師莊慧雅
救助兒童會香港項目助理經理兼課程導師莊慧雅指,家長在實踐上必然會遇到困難,可能情緒掩蓋理性,未必一時間能運用學到的技巧,但在意識上知道自己在管教技巧上有第二個選擇,已是好開始。「即使教育程度或社會地位較高的家長,也不代表他們不會體罰或恐嚇孩子。傳統觀念影響,在他們的成長時期,他們的父母也可能用此種方法管教,如不要常作出稱讚,會『讚壞』小孩等,這樣反而會沒有給予小孩適當的肯定。家長打罵前可先平靜自己的情緒,從小孩子的角度了解他們的感受,不要先作出批判,說他的不是。很多家長遇到的難題是,當學校反映孩子問題,家長不知如何處理,孩子又會覺得父母不是站在自己立場,這般小事情累積下去,便會令親子關係疏遠。」
導師引領家長寫下對孩子的承諾。
做個成功的嫲嫲
課程其中一個學生,是年屆六旬的盧嫲嫲。她指自己的小孩在單親家庭長大,因為她當時忙於工作,不懂與孩子溝通,忽略了他們的感受,令兒子缺乏自信心、自卑,女兒更患上有情緒病。她曾自問:「點解我個家庭會咁呢?」。直至現在她成為嫲嫲,則隨身帶著棍子,威嚇孫兒,令他「聽話」和「服從」她。「我一拿棍子出來,孫子便哭喊:『好痛,嫲嫲不要打。』,總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就範。」她分享,完成這個管教課程後,明白依靠「打」是解決不到問題,反而令孩子不服。
現在她學懂首先平衡自己的情緒,其次與孩子溝通,站在他們的角度,作出適當鼓勵,別一沉百踩。「假設地下濕滑,孫子不聽話,跑跑跳跳,跌倒地上,我從前會跟他說:『抵你死啦!』,但現在我會走到他身旁,問『有冇跌倒呀?痛唔痛呀?』,讓他知道跌倒要靠自己爬起來,對自己負責任。現在他也明白嫲嫲是為他好,關係更佳。」她更會與兒子媳婦分享課程教授的管教內容,令家庭更為幸福。「我做媽媽時失敗過,但現在我希望做一個成功的嫲嫲,教好孫子,讓他做個好人。」
PHOTO. PAK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