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路】小朋友言語發展遲緩、發音障礙有何徵狀

7692

20170909 7692 C001

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顧問言語治療師兼前港大助理教授秦蓁稱,有言語發展遲緩或障礙的小朋友,其實也有分「先天問題」及「後天問題」。「先天問題」包括:聽力、口部機能的力量、本身的智力發展,這些都有機會影響言語發展。

至於「後天因素」則為小朋友若缺乏語言刺激,都有機會導致他們語言發展較慢。例如在家裡「飯來張口」、被照顧得很周到的小朋友,令他不需要表達就得到所需,也有機會導致他們語言發展較慢。

至於家長如何留意小朋友有否言語發展問題呢?秦博士提供了一些簡單的貼士:

2歲要懂單字

若小朋友大約兩歲都未有說出「單字」或是相似的詞組,例如「踢波」、「飲水」,若兩歲都只有「單字」發音,秦博士都建議家長讓言語治療師做評估。

3歲要懂說句子

若3歲的小朋友都還只能說出兩個詞組、句式很簡短,或是問他問題時只懂「點頭、擰頭」,很多名詞都不懂,只懂說「呢度、嗰度」,家長都要留意。因為約3歲的小朋友其實應該已識一些基本的句式結構、可以利用句子表達自己所想。

20170909 7692 C002

香港是國際都會,很多家庭都有機會在家裡使用多種語言溝通(例如有工人姐姐),「一時講廣東話、一時講英文」讓小朋友在多種語言的語景下生活,那對於尚在學習發音說話的小朋友會有影響嗎?對於此問題,秦博士指:「有文獻說,小朋友在0至6歲是語言吸收力最強的時期,就好似大海綿一樣,學什麼語言都會學得快一點,但我們都要留意小朋友本身的能力。」

至於那個能力是如何評定呢?她說,當小朋友剛出世至兩歲的階段,如果他的語言發展是正常的,就算你以中英語或是國語跟他溝通,幾個語言都一直學著而且可以跟得上的,其實都不用擔心他學多種語言。但如果在兩歲的「分水嶺」上,連最基本的母語都未能掌握,那我們就不建議他學多種語言,因為他要首先能表達到自己,先要將母語處理得好。

另外,「發音障礙」、「發音遲緩」也是小朋友其中比較常見的溝通問題,包括說話時咬字不清晰,很大機會是他們的口部機能控制得不好,又或者他們在學習發音上學得不好、學錯了而造成的。

有些例子是小朋友在兩三歲時叫「哥哥」會講成「多多」;叫「叔叔」時會講成「督督」;或是他們數「一、二、三、四」時會講成「1、2、擔、地、5、6、得」。秦博士說,以上例子是比例常見的,「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好有趣,小朋友在說「BB話」,但其實應要留意當小朋友到3歲半至4歲時,若發音都不太準確時,家長就應帶他們見言語治療師做評估,因為大部分小朋友在4歲時,都應該掌握到大部分的廣東話語音,應該只有少部分的語音如『S音』、『唧音(雀仔音)』及『乞嚏音』會比較遲一點才掌握到。若小朋友到6歲才去改善問題,那就可能比較遲了。」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