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適從】變臉媽媽 困惑孩子
圖片:Yato
「有一個約三到四歲的小男孩正在和媽媽在公園玩,男孩重覆在滑梯跑上跑落,媽媽很開心地跟男孩在追逐。男孩再次跑到滑梯頂時,媽媽告訴男孩時間差不多,要回家了。這時候,媽媽的一位朋友走過來和她說話,男孩見狀,又玩了好幾次滑梯,媽媽還在談話,男孩再次攀到滑梯頂,還自豪地向媽媽揮手。這時,媽媽抬頭看看男孩,再看看手錶,突然生氣起來,大聲說:「遲到了!還不下來!」還對男孩搖著手指,表情生氣。
男孩感到錯愕的表情顯得有點害怕,馬上滑下滑梯,跑進小隧道躲起來。媽媽拽著孩子的手臂,拖了男孩出來,男孩連聲說好痛。爭持之間,媽媽的聲音和表情變成憤怒,男孩開始哭並試圖掙脫。最後,男孩一邊哭,一邊被拖著離開。」
這種情況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這位母親的變臉過程如此迅速,即使是成年人也並不容易處理,由於變臉原因並非孩子的錯,反倒是媽媽因遲到而連結到過去負面的經歷,從而產生的越界情緒反應,在行為學上,我們會形容為「不加思索就反應的低層次路徑」,容易使孩子感到困惑及恐懼。
當父母有未解決的問題時,他們會出現令孩子恐懼和困惑的舉動。其實比上述案例更極端的情節絕不少見,就算父母只是突然做出憤怒的表情,已經足夠令孩子手足無措。當父母一旦成為了孩子警戒的對象,就意味著孩子被置於充滿衝突的經驗中,而孩子無法解釋父母的行為時,便會陷入充滿壓力又無法解決的兩難狀況。長此下去,原本是孩子尋求安撫的父母,變成了恐懼的來源,從而使行為問題變得不受控制。
至於什麼引起父母們的低層次路徑反應呢?行為學研究發現通常跟他們過去所經歷的人際問題或創傷經驗很類似。
假如父母沒有主動注意自己的情緒反應,經常不加思索就反應,孩子會容易缺乏安全感,而父母自己亦容易造成自責傾向,矛盾及憂鬱情緒。
當父母處於低層次路徑狀態下,面對孩子便無法有效地做出反應。因此,筆者建議首先父母要經常察覺自己出現憤怒或激烈行為,最好的做法是先不要嘗試和孩子繼續互動下去。直到父母冷靜下來,否則情況只會更糟而使孩子更加恐懼。總而言之,父母們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是良好和諧親子關係的基礎。至於如何實行?繼續留意本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