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小心】女子從外地感染首宗寨卡病毒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尋日(八月二十五日)正調查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並呼籲市民外遊期間時刻採取防蚊措施和安全性行為,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女士不應前往受影響地區。
該名病人為一名三十八歲女子,過去健康良好。她自八月二十日起出現關節痛和紅眼病徵,一直沒有發燒。她於八月二十三日到一所私家醫院的普通科門診診所求醫,無須入院。
她的血液和尿液樣本經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化驗後,今日傍晚證實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她現時情況穩定,已入住基督教聯合醫院的無病媒(無蚊)環境接受隔離治療。
初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人曾於八月六日至二十日期間到過加勒比海的聖巴泰勒米島,其後於八月二十二日抵港。她記得在加勒比海期間曾被蚊叮咬,同行人士至今沒有出現病徵。
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種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蚊媒傳染病。寨卡病毒感染的病徵包括皮疹、發燒、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累。
目前最受關注的是該病與懷孕的不良影響(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畸形)和其他神經系統及自身免疫性的併發症如吉巴氏綜合症的關係。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顯示,至今研究達致的科學共識指,寨卡病毒是小頭畸形和吉巴氏綜合症的成因。
除吉巴氏綜合症外,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最近被發現可能是寨卡病毒感染導致的神經系統問題之一。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它亦在人類精液中發現,透過性接觸傳染已被確認。男男性接觸者透過性接觸傳染寨卡病毒已被確認。寨卡病毒亦可能透過其他傳播途徑,如輸血和母嬰感染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醫生於簡報會公布上述個案,他說:「根據『寨卡病毒感染準備及應變計劃』,我們在接獲個案呈報和檢驗確診後,衞生防護中心隨即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並已立即通知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
梁挺雄醫生說:「署方會將個案通報世界衞生組織(世衞),並繼續與世衞,以及海外和鄰近地區衞生當局保持聯繫,密切監察最新發展。」
衞生防護中心將去信本港所有醫生及私家醫院,通知他們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新資訊。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在簡報會上表示:「食環署將會在病人到訪過的地方進行病媒調查及控蚊措施。」
- 要預防寨卡病毒感染,除一般防蚊措施外,衞生署呼籲市民注意以下特別須知:
甲、外遊須知
外遊人士特別是有免疫系統疾病或嚴重長期病患者,出發前往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受影響地區)最少六星期前,應諮詢醫生,採取額外預防措施,免受叮咬; - 從受影響地區到港後至少21日內,須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如發燒,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 到受影響地區旅遊,應考慮避免進行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
- 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後,應於至少兩個月內考慮避免發生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如被確診感染寨卡病毒或出現相關病徵,則應於發病後至少六個月內考慮避免發生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
乙、對懷孕婦女和計劃懷孕女士的建議
- 懷孕婦女和計劃懷孕的女士不應前往受影響地區。如必須前往,出發前應徵詢醫生的意見。旅途中,應採取適當避孕措施和時刻採取防蚊措施。旅程後如出現病徵,應求診並告知醫生外遊紀錄;
- 計劃懷孕的女士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後,如沒有出現相關病徵,應於至少兩個月內繼續採取避孕措施。若伴侶其中一方出現相關病徵,則應至少六個月內避免懷孕;
丙、預防因性接觸傳染而出現不良懷孕後果的特別建議
孕婦不應與曾到訪受影響地區的伴侶進行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
外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港:
不應與懷孕伴侶發生性行為,否則應於整段懷孕期間使用安全套;及
如女伴有機會懷孕,應在回港後至少六個月內使用安全套。
市民可參閱以下專題網頁,了解更多疾病資訊和健康建議:衞生防護中心及衞生署旅遊健康服務寨卡病毒感染專頁、保安局外遊警示制度專頁、婦女預防蚊叮的措施,以及世衞寨卡病毒最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