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不同情緒實屬正常,父母很多時會因子女的言行,引致憤怒。事實上,父母發怒時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情緒及親子關係,對雙方都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學懂控制自己的情緒,透過「情緒紅綠燈」的方法,讓自己在憤怒時冷靜下來,再從理性的角度分析整件事情,繼而與子女好好溝通,這情緒紅綠燈助父母平息怒火樣有助了解彼此的想法,增加親子關係。
香港物質富裕,許多幼兒均有偏食的問題。當幼兒拒絕嘗試新食物或只吃特定幾類食物時,家長往往感到困惑和焦慮。保良局治療師團隊日常會接觸不少偏食幼兒,多數會以小組方式,透過不同活動逐步建立幼兒對進食的興趣。家長不妨參考當中的重點,認識處理幼兒偏食的原則。
不久前,辰民爸爸前往泰國探訪了一家孤兒院,這次經歷讓我感觸良多。我們總是認為,擁有父母的孩子理應是快樂的。然而,在這次探訪中,我看到了許多純真快樂的孩子,他們的笑容發自內心,並未因為失去父母而黯然失色。這樣的場景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擁有父母真的能讓孩子更幸福嗎?或者,快樂的根源另有所在?
遊戲是寶寶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遊戲,寶寶不僅能認識自己,還能探索和理解周遭的世界。從人生首1000天開始,若父母能以「遊戲為本介入」方式,按月齡培育寶寶5大範疇的發展能力-溝通、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問題解決及社會適應能力,不單能保護寶寶在成長發展得到所需的優質刺激,亦能幫助建立安全親子依附關係,這對寶寶未來之學習、與人共處、解決困難、情緒表達及自信心...
聽話的小朋友便是好孩子?究竟乖的定義是什麼?爸爸媽媽可以怎樣和小朋友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看看慈慧幼苗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講解一個關於小朋友自我接納的故事。
在現代社會,親子關係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與孩子建立真正深厚的連結,卻是許多家長面臨的一大挑戰。為此,我們採訪了史提芬爸爸,他透過日常與孩子的相處,展現了同理心對親子關係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