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力不足|5個訓練專注力遊戲 3歲可開始 原來每日訓練XX分鐘就足夠!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
01 迷宮遊戲
這遊戲玩法很簡單,可以在坊間購買一些有提供迷宮遊戲的遊戲本,又或者爸媽親手繪製。在玩迷宮遊戲時,孩子利用筆跟著迷宮的路線去畫,如果稍不專心就會出界。這遊戲正好可幫助小朋友的精神集中以及訓練他們的專注力。
02 畫鬼腳遊戲
相信很多人都有玩過畫鬼腳遊戲,在白紙上畫上幾條路徑,底部畫上公仔,看誰選的一條路徑可到達公仔。在玩的過程中,小朋友需要沿住路線來行,這同樣是有助訓練小朋友專注的好方法。
03 背脊寫字
爸媽在孩子的背脊寫字,然後著孩子估估爸媽到底寫了甚麼字。這遊戲有助訓練孩子感官上的專注力。
04 盪鞦韆
如想於戶外進行,以及比較動態的遊戲,大可帶小朋友到公園去盪鞦韆。可讓孩子一邊盪鞦韆,一邊問他爸爸在哪兒?或者問他某一些物件在哪兒?孩子一方面在找,一方面在搖擺,這已經在訓練他的專注力和搜尋能力,尤其他的眼球必須專注才行。

05 氹氹轉
氹氹轉跟盪鞦韆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小朋友自己要郁動但尋找的物件沒有郁動時,他就要十分專注地去追著那物件。
4大注意事情
01 3 歲也可開始
訓練孩子的專注力,以上提供的遊戲其實都很簡單,一些不太複雜的遊戲,孩子在約 3 歲時已可參與。遊戲的複雜性可隨著孩子年紀而有所增加。
02 每天進行15至30分鐘
如果小朋友享受其中,爸媽每天都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以上的遊戲。但要留意一些訓練眼球專注力的遊戲,小朋友在參與的過程會較易感到累,不宜持續太久,一般進行15分鐘即可。

03 爸媽齊參與
無論在室內或室外進行的遊戲,爸媽一起參與相當重要,除了可以令孩子更投入和感興趣外,也是相當不俗的親子活動。
溫提:一些較動態、在戶外進行的盪鞦韆及氹氹轉等,必須注意遊戲時的安全,鞦韆不要盪得太高,氹氹轉也不宜轉得太快,應以安全為上。

-
最近有家長問孩子經常情緒起伏,一聽到哭聲已經心煩,都不知如何處理⋯⋯如果你有這疑問,希望這篇文章幫到你。10 day ago
-
小朋友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能夠更加「入腦」?不想小朋友「左腦入,右腦出」,其實都有很多簡單和親子娛樂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小朋友提升記憶力!24 day ago
-
當孩子憤怒摔門、大聲叫喊時,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怎麼這麼不聽話?」香港小童群益會心理創傷輔導中心的表達藝術治療師邱靖枬姑娘分享,她的服務對象小恩(化名)的媽媽也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中心。由於小恩晚上熬夜睡不著,早上不起床,因此常常為了上學與媽媽爭吵不休,讓媽媽每天早上都感到極大的壓力。24 day ago
-
人有不同情緒實屬正常,父母很多時會因子女的言行,引致憤怒。事實上,父母發怒時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情緒及親子關係,對雙方都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學懂控制自己的情緒,透過「情緒紅綠燈」的方法,讓自己在憤怒時冷靜下來,再從理性的角度分析整件事情,繼而與子女好好溝通,這情緒紅綠燈助父母平息怒火樣有助了解彼此的想法,增加親子關係。1 month ago
-
香港物質富裕,許多幼兒均有偏食的問題。當幼兒拒絕嘗試新食物或只吃特定幾類食物時,家長往往感到困惑和焦慮。保良局治療師團隊日常會接觸不少偏食幼兒,多數會以小組方式,透過不同活動逐步建立幼兒對進食的興趣。家長不妨參考當中的重點,認識處理幼兒偏食的原則。1 month ago
-
不久前,辰民爸爸前往泰國探訪了一家孤兒院,這次經歷讓我感觸良多。我們總是認為,擁有父母的孩子理應是快樂的。然而,在這次探訪中,我看到了許多純真快樂的孩子,他們的笑容發自內心,並未因為失去父母而黯然失色。這樣的場景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擁有父母真的能讓孩子更幸福嗎?或者,快樂的根源另有所在?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