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化|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發起「語文的生命」學好中文計劃 獲外界熱烈支持!

中文為母語,而近年「學好中文」的聲音愈加盛行。由新世界中國地產董事兼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先生發起的「語文的生命」計劃,希望孩子可從小學好中文及認識中華文化。鄭家成先生日前更於一個研討會上分享傳承的重要性,當中他談及此計劃,正好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實踐,在場人士亦大表支持!

由晉羚集團主辦,周大福慈善基金、淨緣慈善基金及FTLife富通保險鼎力支持的「家族辦公室研討會2023」於日前舉行。研討會以「超前部署 恆久傳承」為主題,討論包括有形與無形資產在傳承過程中的問題與挑戰。而鄭家成先生於研討會上分享傳承的重要。

傳承無形資產 以慈善精神薪火相傳

新世界中國地產董事兼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先生於一個關於「傳承」的研討會上,分享對傳承「無形資產」的見解。鄭家成先生表示,承傳無形資產如:文化、精神和理念極為重要,卻也比承傳有形的金錢更難更複雜。他認為以一個家族而言,建立慈善基金可有系統地把家族的文化傳承下去。推而廣之,由家族以至地區、進而是國家民族的文化也可由慈善基金擔當傳承角色。

「慈善傳承」也是鄭家成先生的父親—鄭裕彤博士的理念,所以鄭裕彤博士與家族成員早於2012年成立周大福慈善基金,現時由鄭家成先生出任主席,傳承已故創辦人鄭裕彤博士的慈善精神,薪火相傳。

鄭家成先生繼承父親鄭裕彤博士的慈善理念,讓社區上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惠。

從飲水思源 培養新生代熱愛中文

鄭裕彤博士的處世箴言是「守信用,重諾言,做事勤懇,處世謹慎,飲水思源,不應見利忘義。」其中「飲水思源」與弘揚中國文化息息相關。

鄭裕彤博士生於順德,13歲時因逃避戰亂,展轉由澳門再到香港發展。儘管自小離鄉,但鄭裕彤博士仍心繫其根源,致力為國家服務作出貢獻。鄭裕彤博士熱心慈善,尤重教育領域,他的資助教育遍及香港、澳門、順德和內地其他地區;現時由鄭家成先生繼承其慈善精神,他於是以周大福慈善基金名義發起「語文的生命」計劃,旨在讓更多適齡學童從小培養對中國語文及文化的興趣,進而學好中文。

林溢欣老師擔任「閱讀大使」

「語文的生命」計劃邀請了對中國語文及文化有深厚認識的林溢欣老師擔任「閱讀大使」。林溢欣老師有豐富的教育經驗,亦十分留意本港中小學生的中文水平及學習需要。香港「兩文三語」教學政策推行多年,只是香港家長普遍偏重英語,認為中文是母語,毋須著力補強。於是中小學生的中文水平偏低,最顯注者,是DSE考生於中文科表現強差人意,單單今年有逾40%考生中文科不合格,較去年同期上升近5.9%,情況令人擔憂。

林溢欣老師表示,現時教育局為配合中國語文課程實施,由小一起就提供「建議篇章」。以初小(小一至小三)為例,文言文範文便增設了20篇。他認為,若小朋友難以理解篇章內容,他們只會囫圇吞棗、水過鴨背,學童如果提不起興趣,就更難讓其學好中文!

而「語文的生命」計劃期望免費向300間中小學圖書館添置中文教材,教材亦由林溢欣老師的中文團隊編寫。以淺白的講解讓孩子理解中文所學,觸類旁通。教材萃取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糅合針對本地中小學生考試內容,兼具趣味與功能,凝集成書,分為六段,循序漸進地學習。及早讓小朋友對中文產生興趣,對中華文化傳承確實大有幫助!

在鄭家成先生與林溢欣老師的對談中,分享「語文的生命」計劃如何傳承中華文化,讓學童學好中文。

多位善長熱烈支持「語文的生命」計劃

現場人士在鄭家成先生親自介紹「語文的生命」計劃後,不少人都表示十分支持計劃的理念。而在活動中,鄭家成先生親自捐出20本鄭裕彤博士的傳記《鄭裕彤傳》,在場的善長認捐每本《鄭裕彤傳》,收益將會用作支持文化傳承的相關慈善工作。

多位善長對「語文的生命」計劃十分支持。
鄭家成先生親自捐出20本鄭裕彤博士的傳記《鄭裕彤傳》,在場的善長認捐每本《鄭裕彤傳》,收益將會用作支持文化傳承的相關慈善工作。
不少人士即場認捐《鄭裕彤傳》,反應熱烈。
兩位來自佛山的女士表示對鄭家成先生親自分享傳承的意義深受感動,並以認捐行動支持。

《親子頭條》成合辦媒體 支持推廣計劃

《親子頭條》成為「語文的生命」計劃的合辦媒體,盼利用媒體身份和責任,讓坊間更了解「語文的生命」計劃,提升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傳承的關注。《親子頭條》董事總經理盧英傑先生十分支持「說好中文故事」,惟大多數的基層家庭因資源有限,未必有足夠能力把部分開支用於購買額外教材。他期望透過計畫,可培養孩子對學習中國語文及中華文化的興趣,從而建立正確價值觀。

(左起)淨緣慈善基金秘書長鄺玉英女士、淨緣慈善基金董事蔡永璣先生、《親子頭條》董事總經理盧英傑先生、新世界中國地產董事兼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先生、新世界中國地產副行政主席兼新世界建築主席蔡漢平先生、淨緣慈善基金董事莊婉華女士及林溢欣老師於上屆兒童書展之活動上合影。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