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反思】上「興趣班」的孩子

【教養反思】上「興趣班」的孩子

父母以子女的表現自豪是正常不過的事,但不斷強逼子女「成功」卻對小朋友造成相當大的心理影響。

我小時候有學習小提琴,當時六歲左右,對身邊一切事物都好奇,什麼都想接觸想學習。

最終,父母為我挑選了小提琴,剛開始是開心的。直至能夠拉奏出小品,就例如小星星,生日歌等,每逢大小節慶,親朋戚友到訪時,父母總是喜歡拱我出來拉奏一番給他們欣賞。

生性內向的我即使多番拒絕亦無補於事,久而久之,心中開始泛起對小提琴的厭惡之情,開始不再練琴,不上興趣班。

長大後我才明白,原來討厭的並不是小提琴,而是父母在我身上拿取自豪感的行為。

有時候,我會把自己的經歷套在社會問題上反思,很多人稱現今的家長是「怪獸家長」,要求子女十八般武藝,琴棋書畫樣樣皆精,而我認為社會競爭激烈是不爭之事實。

「起跑線」異常重要我也明白,但普遍家長也許只是為孩子報讀了一至兩個興趣班,上課甚至是玩樂成份居多,又可接觸到同年齡小朋友,看來是一件快樂的事,為什麼最後竟變成別人口中所講的怪獸家長 ?我大膽假設是因為和我的經歷是異曲同工,

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令子女產生厭惡,子女從此將厭惡發泄,轉移到自己的興趣身上。

情況和我相似,所以當父母安排的興趣班和活動再輕鬆,子女亦會不投入,學習自然事倍功半。

父母應培育子女興趣,而不是在無形中扼殺,學習所有的知識和興趣時,家長應作出相應的鼓勵和陪伴,不應強逼達致其指標。父母眼中的一個小要求、小事情,用錯方法便足以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這或是孩子的心聲:在你給予機會的同時,請別令我放棄。

圖片來源 : 網路

延伸閱讀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