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能夠用口說出來,不妨多跟孩子說,我愛你。
此外,也大可透過親自撰寫的文字和親手繪畫的圖畫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孩子必定可以感受得到的。
每天早上醒來,爸爸媽媽已出門上班去了,但如果孩子張開雙眼便讀到爸媽給自己一些充滿愛心的叮嚀,例如「孩子,我愛你。」「好孩子,努力讀書。」「天氣冷了,要多穿衣。」等,這是十分美好的事。
孩子的年紀小,...
9 year ago
-
如果寶寶已經快四歲了,可是卻有以下 10 大情況出現,就要馬上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1. 活動不靈活,或是運用簡單用具時(如匙羹或叉)顯得笨拙 2. 難於明白口頭指示 3. 不會說句子 4. 說話不清楚,別人難以聽懂 5. 有過多或持續的攻擊性行為 6. 當你(或者照料他的人)離開時會纏著不放,而且哭個不停 7. 沒興趣參與需要和他人配合...9 year ago
-
其中寶寶的飲食理想,是爸媽最想見到的現象。以下半歲至兩歲寶寶飲食 4 大飲食建議,爸媽不妨作一參考。 1. 定時餵哺寶寶,在寶寶大概6個月大時,把他每天所需食物,包括奶品分成 6 至 8 餐來餵哺,兩餐之間只讓他喝白開水。 2. 寶寶漸漸長大,就該讓他每天定時吃喝,每天最多6餐。 3. 不要讓寶寶含著盛有奶的奶瓶睡覺。 4. 寶寶約 ...9 year ago
-
有些爸媽會刻意增加孩子的學習時間,讓孩子補習,或是買很多課外讀物讓孩子看,得不到效果之餘,更可能令孩子更怕學習。 其實爸媽的態度和行為才是關鍵,只要從平常的親子互動開始改變,做齊五件事,孩子自然增加學習動機。 1. 讚美: 不是胡亂的讚美,反而是在孩子做了值得稱讚的行為,或有好表現時,加以適度的讚賞,這樣對增加他們的自信,有直接的影響。...9 year ago

父母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零用錢,不妨跟孩子來個協定,要孩子每天將剩餘的零用錢儲下來,從而教導孩子儲蓄這良好的習慣。同時鼓勵孩子說說一天如何使用金錢,從中教導孩子理財的道理。
事先跟孩子好好傾談,跟孩子一起定下大計,告訴孩子儲蓄可以積少成多,將金錢儲起來,日後可以利用作自己喜歡的事,又或是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透過這個小遊戲,就是要讓孩子身體力行明...
9 year ago
-
父母要糾正孩子這壞行為,首先要放棄與孩子角力,但在孩子正在駁嘴的情況下,父母又怎能暫且息怒不跟孩子進行罵戰呢? 1.父母管教要一致 當父母兩人對孩子的看法不一致時,會令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或有機可乘。因此,在管教孩子的事情上,二人應互相交流,建立共適。 2.自我反省 有時候,父母也得自我反省,自己對孩子的規範是否太多?孩子不能沒有規範,但同時亦不...9 year ago
-
爸媽看在眼內,情急下硬去餵他。其實,這時候,爸媽應該先冷靜下來,思索一下孩子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明白箇中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藥。 問題一 咀嚼能力差 年幼的孩子咀嚼能力相對較差,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將全部食物吞嚥下去。因此,父母不能操之過急,要因應孩子的年紀,給孩子足夠時間進食。當孩子漸漸長大,情況便可得到改善。 拆解:給孩子足夠時間進食 問題...9 year ago
-
活動方面 1. 能自行坐好。 2. 能坐穩在地上,並自如地轉動身體,拾取兩旁的物件。 3. 能轉換姿勢,從坐著到爬行或俯臥(即趴著) 。 4. 會以身體貼著地面或用雙手和膝蓋爬行,有些孩子則用臀部在地上曳行(即坐在地上用臀部移動身體) 。 5. 會扶著傢俱從站立至坐下或蹲下。 6. 會扶著傢俱自行站起來及步行。 7. 扶著傢俱能站立良久...9 year ago

平日當嬰兒處於安靜狀態,媽媽可以多點關注他,彼此亦可享受親子的溝通:
1. 多與他作身體接觸
輕撫他,抱著他輕搖及與他做一些嬰兒運動(例如協助他作一些輕柔的腳部伸直、彎曲,轉換不同的身體姿勢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親子溝通方式。
2. 多與他作目光交流
保持在他的視線內(新生兒是 8 至 10 吋距離),用各種表情逗他玩。
3. 輕柔地和他...
9 year ago
-
話說兒童心理學家的女兒小手弄傷了,需要進行小手術及縫針,小女孩當然十分害怕。 在小手術的過術中,媽媽又盡量不想給孩子落藥。 於是媽媽想到給女兒說一個小故事,故事內容是一個小天使不小心掉落地下受傷了,因此飛不起,必須要去一個地方作出修補,然後才可以繼續高飛和到處去玩耍。 聽過這小故事後,小女孩到醫院時,竟可勇敢面對小手術,並且著媽媽離開不用相陪...9 year ago
-
每一次玩扮演遊戲,兩個小鬼頭都玩得十分投入和開心,其實就在玩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原來對孩子的成長有以下 3 大效用。 1. 認識世界,學習把不同的事物和概念串連起來 初時,孩子玩上街購物的遊戲時,可能只是拿著袋子走來走去,漸漸地,他會明白上市場挑選物品、付款,甚或出門前寫下的購物清單都是互有關連的事。 2. 增進語言及社交技巧 在扮演的過...9 year ago
-
1. 多聽多講 家長是幼兒身邊最親近的人,為了讓幼兒多聽多講,你必須多主動利用機會跟孩子說話。 2. 邊做邊說 你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向孩子陳述,例如:「媽媽擺衫入櫃桶先。」說話的長短要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意思亦要清楚,以幫助孩子了解内容。 3. 多向孩子發問 隨着孩子理解能力的進展,你可以多向孩子發問,最初孩子可能只懂回答一些「是」 、 「...9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