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童行】芬蘭改變學習之旅
觀乎芬蘭和香港的文化、教育制度、社會系統等都不盡一樣,很難百分百搬過來。但這次參觀,仍有不少點子,可供教育界及家長參考。
今次到訪芬蘭,不時遇上陰天及雨天。但到校參觀時,即使下雨天、氣温只有5至8度,學生仍在操場跑跑跳跳,既不擔心渾身濕透,也不怕泥濘弄髒衣服,寒冷和雨天完全無阻他們對活動課的熱情!相比在香港,學生被小心保護着——雨天留在室內、衣服不能弄髒…… 孩子們反而無法享受大自然,亦無機會學習在自然環境中如何保護自己。其實有時在温室環境中長大,反而會令孩子應變和自我保護的意識降低,更容易受傷。
另外,在芬蘭的課程設計中,從幼兒至高中教育都很着重情緒社交學習。無論家長或教師,都會盡力發掘每一名孩子在24個「品格強項」中,最強的是哪一項,從而多加讚賞。至於稍弱的品格,則加以鍛鍊,以鞏固他們的品格。特別是在感恩方面,當地的孩子曾分享到:他們感恩有書可讀、感恩學校為他們提供免費午餐、感恩有教師和同學陪伴…… 這些懂得感恩的孩子,往往擁有更強的正面思維。當地一些教師會使用一個免費的品格分析平台,有助發掘及培育孩子的品格,家長們亦可以一試:www.viacharacter.org。
芬蘭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樣值得稱讚。和同學們一起午餐,發現他們都會量食而取,如遇上行動不便的同學,便主動幫忙取餐,飯後自行處理廚餘、清潔枱面,還會主動協助清理飯堂,顯出他們的自理能力和自律性很高,且懂得珍惜資源、愛護公物等。
這些品格素質,正正是我們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的。以上方法看似很小、很簡單,但改變往往就是從小處開始。大家也不妨參考芬蘭的方法,在家中、活動中、與孩子聊天時,加插以上元素吧!
芬蘭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律性很高。飯後會主動協助清理飯堂。(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