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的愛】 積極媽媽陪孩子走過自閉幽谷
好不容易走過艱難歲月,5年下來,孩子由當初出現社交障礙,到今天懂得主動與別人溝通;智商由當初評估的低於70,到今天高於148,有賴夫婦二人對孩子無條件的付出。
畢業後當上小學老師的Dr.Yan,初出茅廬時有機會接觸患有自閉症的學生,為了能給予學生適切的幫助,她早年便已經修讀特殊教育有關的課程。
5年前,她的兒子出世,當孩子6個月大時,Dr.Yan觀察到孩子有別於一般小朋友。「他對於會轉的東西特別喜歡,例如風車、風扇、牛角扇、車轆等,又會經常留意物件的轉動,當時自己已開始有所警覺。」
Dr.Yan又留意到兒子總愛鸚鵡學舌。「例如爸爸教他不同圖形的中英文名稱,兒子便會不斷重複的唸,三角形、四方形、長方形……一直在唸。」
照顧孩子心力交瘁
當兒子2歲時,Dr.Yan帶他到醫生處作一個全面的評估,最後證實兒子患上自閉症。回想過去陪伴兒子走過的路,一點都不容易。Dr.Yan試過帶兒子去廸士尼樂園玩耍,對小飛象遊戲情有獨鍾的兒子Johnathan要馬上去坃,只是長長的人龍在等候,兒子不依,於是大喊兼尖叫,在場的人看在眼內,更有幾句微言。
此外自閉症兒童會出現的社交障礙,也有在Johnathan身上發生。「兒子就讀的幼稚園有個花園,其他小朋友都在花園裏玩滑梯和其他遊樂設施,但他卻獨自走到更亭去,原來他對更亭掛著的日曆甚感興趣,喜歡研究日曆上的數目字,錯過了跟其他小朋友溝通和社交的機會。」
還有其他令爸媽在教導過程中大感困擾的,就是無論怎樣重覆教導,孩子總是像聽不進腦。只育有一名孩子的Dr.Yan表示,自己無從比較照顧自閉症孩子跟一般孩子的分別,但從她媽媽的一番話,就知道箇中艱辛。「媽媽曾經同一時間照顧我、我的妹妹和表妹,媽媽說,照顧我的兒子比三個女兒還要辛苦。」
憶述昨天的點滴,Dr.Yan仿佛在訴說別人的故事,但其實以上全是一家三口走過的每一步,到底難關是如何跨過?又是怎樣能夠令兒子有這麼大的轉變和躍進?
辭去工作全時間照顧
Dr.Yan跟丈夫都是資深教育工作者,同樣具士銜頭,Dr.Yan更曾修讀特殊教育有關的課程,但她表示,知識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付出的愛,以及在孩子身邊倍伴孩子成長。
Dr.Yan指0-6歲是孩子發展及學習的黃金時期,其中0-3歲的階段尤為重要。她坦言當知道兒子患上自閉症時,對夫婦二來說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一想到意志消沉對兒子的情況並沒有任何幫助,於是很快便達成共識,一家人以積極的態度去打這場仗。
「0-3歲是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大好時機,即是訓練孩子的手腳等大肌肉動作協調,這些由爸爸去負責會較佳,例如多帶孩子到公園跑跑跳跳,去游水、踏單車等。當時丈夫辭去工作,當全職爸爸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陪孩子踏出光明路
一年後,當兒子4歲,進入4-6歲這另一個重要學習階段時,便到Dr.Yan辭去工作,一直至今,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媽媽可以在孩子的言語學習及說話溝通方面給予孩子較大的幫助。」
現時,Johnathan有明顯的進步,無論在社交、音樂、數理邏輯甚至領導才能等各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由當初出現社交障礙,到今天懂得主動與別人溝通;智商由當初評估的低於70,到今天高於148。
「現在孩子每天都健康快樂地成長,他的學習和生活跟正常的小朋友沒大分別。」父母偉的愛和付出,成就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