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頭條】少年墮樓亡 專家喻家校合作
該名少年曾經就上學問題跟母親爭執,離開住所後與母親失去聯絡。隨後該名男生短訊給母親表示很不開心,因為他不喜歡上學,家人其後警求助。
直至今日凌晨零時三十分,少年被發現由竹園南邨商場一樓平台墮下,跌落約18米下的行人路重傷昏迷,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搶救後不治。
早前,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今年繼續跟進學童的情緒狀況,最新一期調查顯示,逾 1,000 位受訪小學生當中,有近三成(27.8%)受訪學童的焦慮徵狀達到需要臨床關注水平。
該處建議,可從家庭、學校及家社校合作 3 方面,給予學童適切的支援。
1)家庭層面
家庭關係是互為影響(Interactive)的,若家長過份壓抑子女的情緒及控制其行為,會對子女的情緒及精神健康構成深遠的影響。故此,親子相處必須質量並重,家長應多花時間聆聽子女的心聲,從中嘗試了解他們的思想模式,覺察他們有否落入思想陷阱,並予以適當的協助。
此外,亦應學習以開放及溫暖(Warmth)的態度,回應子女所需。當子女面臨成長過度期(如 (升小一、小四及小六)而需作出適應時,應提供自由空間及玩樂時間,讓子女有機會調適情緒。
2) 學校層面
由於學童受情緒困擾的情況不易察覺,而學童本身亦不自覺受情緒困擾,建議老師多加留意學生的行為及情緒表現,尤其注意升小一、小四及小六的學生在校的適應情況,及早辨識學生的情緒問題,如發現有異應主動向家長了解,並及早轉介社工跟進,讓學生得到適時協助。
為加強師生溝通,建議善用班主任時間,在處理班務的同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建立雙向溝通機會。而校方應考慮減少課外活動或補習班,以增加學童的自由時間。此外,建立關愛校園,藉此增加學生相處互動時間和學校歸屬感。
3) 家社校合作
家長及學校保持溝通是十分重要,雙方保持察覺孩童的情緒並引導他們學習表達情緒,如發現孩童的表現有異於往常,應主動求助社工,而校方亦應考慮強化情緒教育課程。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