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填鴨 活學通識訓練思考

通識在 2009 年納入必修科目之後,和中英數並列為四大主科,必須合格才能升讀大學。不過偏偏這個新的必修科, 教法和讀法都和傳統科目大有不同,令學生甚至老師叫苦連天。活道教育中心通識課程總監黃明樂,教授通識已有六年,她指通識科並非傳統的學科,若以傳統的方法去教、去學,結果絕對是災難性。

VOL P46 P47 001

「上網搜尋『現代中國』,結果成千上萬,而通識科有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均是如此,但高中只有三年,學生不可能看得完。」

 

範圍廣不等於沒「中心」
對於無窮無盡的資料,學生可能一開始已被嚇怕,但大家不要視通識為洪水猛獸,黃明樂就認為:「範圍廣不等於沒『中心』。」她指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中心思想,只要學生掌握了便能舉一反三。通識並不是要求每個學生甚麼都識,其推行目的是要訓練學生的思考,面對不同單元,不同題目,學生要做的基本上是了解資料、作出分析及提出個人意見。而了解各個單元的中心思想後,學生自然能融會貫通,當題目同時牽涉幾個主題時,便能更透徹分析。另外,黃明樂亦指出「沒有標準答案不等於沒有評分準則。以作文為例,一樣
沒有標準答案,不見得同學們不能應付。」

帶學生一起到菜園新村,和村民一起落田。
小班教學更俱彈性
黃明樂認為學習通識並不困難,但就要「學得其法」。她直言現有的教育系統有很大限制:「中學一班超過 30 人,加上課堂時間不夠,老師能做的相當有限。」她從學生口中得知有老師只以「雞精班」的方式來教通識,老師選了一個題目,然後就列出正反觀點各十個給學生背誦。黃明樂慨嘆:「如此學生又何來思考?」

 

為了教學質素,她們採用小班教學,一班只收 10 人左右,並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最重要是引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習過程還給孩子。」課堂中有角色扮演、戲劇及工作坊,加強課堂的趣味,幫助學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除了課室內的學習,她們亦會進行探訪,例如到天台屋、板間房、新菜園村等,讓學生親身和不同人士交流,擴闊眼界。

探訪天台屋的住戶,親身了解他們的居住環境及 日常面對的問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

學生改變成最大動力
除了幫學生應考通識科目之外,黃明樂還希望透過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並陪同學生探索價值觀,以及建立人生方向。原本是政務官(AO)的黃明樂,放棄了大部份人求之不得的「理想工作」,轉為自由人,寫作、電台主持並投身通識教育工作:「看到學生由不敢講話、零自信,到發現自己,建立自我,並為自己的人生定立目標並努力,當中的成功感及滿足感,是我最大的動力。」

 

VOL P46 P47 002

黃明樂

教育中心通識導師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