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胡振中書院|校長分享教學心得 多關懷與陪伴 創科教育助學生尋找人生目標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香港正面臨經濟轉型與全球競爭的挑戰,傳統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未來需求。明愛胡振中書院 歐海健校長 深耕教育界多年,他認為創科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科技應用能力及跨學科整合素養,幫助他們掌握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未來職場必備技能。同時,創科教育也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好奇心,讓他們在探索科技的過程中找到興趣與方向,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甚至找到人生目標,為自己及早規劃生涯。

學校近年強調創科教育,並引入使用引入GRWTH的「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相片由學校提供)

從教師到校長:教育路上的堅持與成長

歐校長坦言,成為教師並非兒時夢想,但在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踏入教育界,並在多位前輩的引導下,逐漸體會到教育的真諦與使命。2006年,他從一名普通教師起步,歷經主任、副校長等職務,最終在2021年成為現任學校的校長。雖然最初教授中文、中史及通識科,但接觸資訊科技(IT)後,他開啟了更廣濶的教育路。「這段跨學科的教學經歷讓我明白,敎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未來社會棟樑的過程。」

教育核心目標:提升學生幸福感

縱然近年教育界面臨許多挑戰,但歐校長與團隊始終堅守一個共同目標—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者。他強調:「面對困難時,最重要的是堅守教育的專業性,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關愛,並對未來充滿希望。」因此,學校以提升學生幸福感為核心目標之一。「這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合作,多關懷與陪伴,讓學生的成長被看見。無論是宗教、道德還是品格教育,學校都必須堅守這一理念,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幸福與意義。」

明愛胡振中書院 歐海健校長  (相片由學校提供)

歐校長更分享一個難忘的故事:「十年前,我遇到一位抗拒學英文的學生,他甚至說『一生都不會學習英文』。然而,一次澳洲之旅改變了他的想法。在當地麥當勞,他因語言不通而難以點餐。這次經歷讓他決心發憤學習英文,如今這名學生不但通䁱英語,更成為一名教師。」歐校長從中體會到教育的有趣之處:「原來當學生意識到某件事情的重要性時,便會主動努力、克服困難。作為老師,只要在適當時機給予關心和鼓勵,就能改變學生的情緒和想法,讓他們變得積極正向,甚至大大提升到幸福感。」

以愛服務締造希望 培育CWCC特質學生

歐校長認為,當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關愛,對未來充滿希望,就自然懂得關懷身處的社會及他人。學校秉持明愛的辦學理念—「以愛服務締造希望」,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學校全體教職員的使命。「我們致力於扶助弱勢社群、發展學生的才能、促進溝通與和解,並培養學生的回饋精神,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除了知識傳授及德育培訓,學校還制定四大核心價值—CWCC,讓學生以此特質發展所長,迎接未來。歐校長解釋:「第一個『C』代表『Cheerful』(開心),透過提供多元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到快樂;『W』代表『Warmhearted』(愛心),希望學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並學會回饋社會;第二個『C』代表「Collaborative』(合作),強調與他人協作的重要性;,而最後一個『C』則代表『Confident』(信心),希望學生不是單純學習到知識,而是離開校園後仍能自信地面對社會與人生。

歐校長希望透過愛與教學,培育學生的CWCC特質。(相片由學校提供)

借助「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 讓學生成長被看見

在學生的學習與升學方面,歐校長特別強調創科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科技並非遙不可及的工具,而是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元素。學校透過跨學科的創科教育,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目標,並將所學發揮到極致。為此,學校早前率先引入創新教育科技機構GRWTH研創的「AI跨系統正向/多元智能發展平台」。

歐校長讚揚它是一項創新教育工具,其「獨立操作」的概念讓學校無需更換現有系統,便能無縫整合AI技術,更有效地分析學生的數據,節省行政時間。該平台透過人工智能展示學生的強項及有待改進之處,精準識別學生的潛能與興趣,制定更個性化的教學策略,讓老師和家長更易看到學生的成長,幫助孩子在各個領域充分的發展。他坦言:「在大型學校中,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並不容易,但這正是每位教師的心願。如今透過這一平台,學校便能更好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與過程,讓每位學生的努力都被看見。」

學校提供多元化活動,平衡學生身心發展。(相片由學校提供)

 

結語:

歐校長認為時代在變,社會發展走向也在不斷變化,教育方法也應與時並進。尤其在AI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們應發揮協同作用,透過科技與跨學科的結合,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目標,並在未來的道路上自信前行,這正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