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不少人而言,媽媽的犧牲和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我們。她們不論在家庭還是在職場上,都付出心力工作,每滴血汗都是為了家庭和小朋友。國際知名的攝影師Xyza Bacani曾經歷留守兒童的童年,特意在母親節分享自己在母親來港工作時的感受。
2 year ago
-
為人母難,為ADHD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患者之母更難。加上發現自己也是ADHD患者,如果你是主人翁,你有何感受?Christy的仔仔於幼稚園時期被發現患上ADHD,母親陪他求診時,意外發現原來自己都患有ADHD。但為母則強,她只好「頂硬上」。2 year ago
-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對於與11歲的仔仔和14歲長女同住大角咀百多呎劏房的阿群來說,以為有機會通關,放假可以返鄉,暫時逃離擁擠的劏房,結果一次又一次失望。確診下無支援的疫情生活,子女對學習的態度漸變消極、心理健康每況愈下,令她感嘆:疫情幾時才完結?2 year ago
-
疫情持續,不少基層孤立無援,需求日增。有基督徒見到鄰舍徬徨無助,主動勇於出手相助。筆者訪問了一對約30歲的情侶Kevin & Elaine(下稱K&E),分享他們在去年聖誕節期間參與基層家庭關顧活動的感想,見證疫下的正能量。3 year ago

年僅三十出頭的中文補習名師林溢欣,從事教育已有十載,去年年尾宣佈創立自己的教育事業,更在疫情期間斥資千萬,聯同教材出版商DR-Max編製兒童中文教材,他期望參考DR-Max教材出版經驗,為本地小朋友打造一套質素與趣味兼備的中文學習教材。
3 year ago
-
精英運動員的堅毅精神很值得學習。今月初,本港羽毛球精英運動員黃永棋到訪香港南區官立小學,與小學生見面分享自身經歷,鼓勵同學們不要輕言放棄,勇敢克服困難。3 year ago
-
很多人成為準爸媽時做好準備,看育嬰書、買齊嬰兒用品、聽音樂胎教,但Joyce更厲害,早於生BB前5年開始上育兒工作坊、講座等等,因為她視育兒為人生的大project,在兒子未選校前,就到心儀學校做義工,希望找到一所適合兒子的學校。3 year ago
-
比賽是一種競爭性活動,其原意是在挑戰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但是愈重視排名和成績,就愈失去比賽的意義,甚至令小朋友變得缺乏自信,產生壓力。香港國際文藝交流協會的吳家儀主席在香港教育制度下長大,希望通過鼓勵式比賽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發揮他們真正的潛能。3 year ago

親子頭條主力支持的「兒童圖書及STEM展覽暨SCC校際Edge級方程式比賽」12月10日起一連三日在亞洲國際博館舉行,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出席開幕典禮主禮嘉賓,他認為廣泛閱讀可影響未來,接駁不同領域,大讚兒童書展推廣閱讀和STEM,完整兼全面。
3 year ago
-
「點解人哋小朋友咁叻, 你咁曵。」小朋友頑皮時,不少家長都會很憤怒,忍不住責罵小朋友。表面普通不過的說話,聽在小朋友耳中,頓時變成傷害至深的說話。其實,這是一種言語的虐待,嚴重的更會影響心理健康發展。著名插畫師Mickco童年時飽受言語虐待,影響成長,他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故事,喚起大家對言語虐待的關注。3 year ago
-
很多家長覺得有小朋友之後,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然而Bobo媽媽則反其道而行,生下囡囡之後,反而鼓起勇氣與女兒一起嘗試「車中泊」,兩母女更因此收穫豐富……3 year ago
-
天氣涼涼地,好多家長都會帶小朋友去「親子露營」,畀小朋友試下「天為被、地為床」嘅體驗,完完全全咁親親大自然!咁帶小朋友去露營有啲咩要注意呢?3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