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秘笈】 幫助孩子建立理想行為 7 個提議
孩子踏上幼稚園後,他更懂得表達自己的要求、感受和想法。他或會與你討價還價及不聽從管教;與此同時,因自制能力弱,也常與同伴起紛爭。隨著成長,他開始從其他人的觀點角度去思考,從而學習守規矩及與人相處。
要配合孩子的特性,父母除了要瞭解和體諒孩子的發展需要之外,並要有明確的指導及堅定的管教,去鼓勵他建立理想的行為和減少不當的行為。
建立理想行為基本原則
要孩子表現良好,服從指示,重要的基礎是良好的親子關係。平日多與孩子談天、享受一起參與活動的樂趣及用身體語言表達你對他的關注,孩子與你有良好的關係,他對你信任,自然有較大機會跟你合作。
幫助孩子學習理想的行為,基本原則是以身作則和要有實際的期望。多數孩子都會從觀察和模仿中學習,因此對孩子來說,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父母應該常常檢討自己有否「講一套,做一套」,例如要孩子輕聲地說話,自己就不要常常大聲叫喊。
根據孩子的能力和發展特性,而對他作出實際的期望。假如期望與孩子的能力不配合,只會令孩子感到沮喪;同樣地,要自己做完美的父母,一樣會帶來挫敗與失望。
網上圖片
策略運用
除了遵行以上的基本原則之外,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以下的策略去幫助孩子建立理想的行為:
1) 訂立基本規則
按孩子的能力,與他一起定下一些理想的目標行為或基本規則,如進入家門要把鞋子放好,或吃飯前要洗手,令孩子明白成人對他的要求。
全家人都要一起遵守所定的規則,以示公平。規則的數目不要太多,兩、三條已足夠。
2) 用清晰、正面的指示
對孩子作出指示時,首先要取得他的注意。你可以走近他,並叫喚他的名字,蹲下到他可以平望你的高度,等他注意你時才給指示。
根據孩子的理解程度,發出正面、有建設性的指示,例如叫他:「請把玩具放在箱內」,而不是說:「不要亂七八糟」。
清晰扼要的讓他明白指示的內容。
給指示後,緊記不要問「好不好」,令孩子以為可選擇拒絕。亦要給他一些時間作出反應,別急於發出一連串指示。
3) 欣賞並讚嘗孩子
讚賞可以增加適當行為出現的機會,從而減少不適當的行為。多留意並欣賞孩子適當的行為,比如當他安靜地坐下自己玩或跟從指示去做,便即時讚賞他,不要把適當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
稱讚時盡量要明確地描述他的理想行為,如:「你真用心畫圖畫」或「謝謝你把玩具放好」;
只說「很好」、「真乖」,孩子並不會清楚你究竟欣賞他甚麼。就算孩子對實物獎賞比對稱讚有興趣,讚賞也要與獎賞一併進行。
4) 獎賞
要收到鼓勵的效果,選擇的獎賞須是孩子喜歡的活動或東西;最好是一些家庭活動,例如:爸爸教孩子下棋、到海洋公園玩、外出吃一頓等,既可避免孩子偏重物質獎勵,也可增添親子相處機會。
5) 貼紙表
如果想增加孩子一些好行為出現的機會,可以用貼紙表作為激勵他的方法。使用這個方法須小心監察才奏效,以下是一些要點:
根據孩子的程度,訂定一個清楚、明確、正面及可執行的目標(例如:在 40 分鐘內完成晚飯)。
初期的目標最好容易達到,讓孩子有興趣跟著做,然後才逐漸提高目標。例如:每次達標有一個貼紙, 三個貼紙可以獎去公園玩;連續一星期達標後,便可提高目標,例如:在 35 分鐘內完成晚飯。
給予貼紙(或印章)獎勵及換取獎賞的頻率要靈活調整,原則是維持孩子的興趣,初時頻密,逐漸減少密度。待理想行為變得穩定時,可漸漸減少獎賞,如變為連續兩次達標才有一貼紙,或 5 個貼紙才有獎賞。
最終更可變為不定時獎賞,令孩子不長期依賴物質獎勵。
無論獎賞的頻密程度是怎樣,別忘記要繼續稱讚孩子,因為他永遠都需要你的鼓勵。
如果孩子不能做到目標,毋須拿走他的貼紙。經常檢討獎勵計劃,有需要時作出修訂,務求令孩子容易達到目標。
6) 貫徹執行
要讓孩子貫徹始終地達致目標,成人首先要貫徹執行建立理想行為的計劃。家中每個照顧者均須了解該計劃,採取一致的方法。
7) 後果配合
有時,獎勵計劃可能需要有後果配合,才能順利實行。
摘自: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親職系列15——管教「正」策之一》
- 【專業社工教路】 小學生拍拖 阿媽點處理?
- 【教仔女心經】 培養孩子 EQ 五大範疇
- 【特訓小懶豬】 讓孩子愛上運動 10 大貼士
- 【教養方法】 建立孩子自信心 6 大貼士
- 【臨床心理治療師教路】 令孩子講出心事 3 大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