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分析】小孩搭升降機太興奮
圖片來源︰網絡
早上來到我們機構的自閉症學生全都是6歲以下的小朋友,他們有些在大堂會持續發出不能辨認的噪音,有些會自言自語,有些會尖叫大喊,有些甚至會到處亂竄,拍打玻璃窗,或不小心碰到別人;在升降機內,他們可能會大聲讀出樓層的數目,或強行按下不同的按鈕。這些行為,都會令他們的家長或照顧者感到尷尬,不安,甚至忿怒。
自閉症兒童的滋擾行為,不同學派有不同的假設解釋。作為一個行為分析師,我們根據行為學的理論,認為行為是從學習得來,亦可以透過學習減少或消除。所謂學習,不單是指學校內的正規上課模式,或補習式的單對單和小組課程,還包括行為由環境的改變逐步塑造出來的過程。
例如嬰兒透過爬行,得到喜歡的玩具或能夠親近心愛的父母,逐步建立到步行,經歷到可以更快獲得想要的東西、更快到達想去到的地方。步行這個行為,就是因為步行所帶來的正面後果而學習得來。試想想,假設一個小孩因為先天缺陷,每次步行都會跌倒受傷,總是不能透過步行達到目的,他便會嘗試用其他行為,例如叫別人抱他到達想去的地方、叫別人拿他想得到的東西,用嬰兒車或輪椅,代替步行。
我們認為要處理自閉症小朋友的問題行為,首先要了解行為是否由一些不能自控的情況引起:例如極端的環境好像天氣過熱或太凍,導致身體機能出現變化而引發的生理反應和條件反射行為。
對於這些不能控制的行為問題,我們會建議給予小朋友安慰,並設法滿足他們的生理需要。可是,若果行為問題是出於自主並用作為達到不同予設的目的,我們便要有系統地改變環境,令他們體驗到不當行為是不能有效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更重要的方法是要教育他們一些普遍接受的社交技巧,取代為達到各種功能的問題行為。由於自閉症小朋友有先天的社交溝通學習缺失,教育往往需要密集及個人化,加上家長、照顧者及其他有關的教育人士配合,方為有效。
現在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關注和認識比以前大大提高,大部分和我在同一楝商業大厦上班的人,每日體驗到自閉症小朋友在大堂和升降機內的問題行為,應該習慣及明白自閉症小朋友及其照顧者的難處。有時學生出現行為問題時,見到上班的人發出一個友善的微笑,對家長來說,可能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