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制度】「寬鬆世代」又如何?
首先要知道的是「寬鬆教育」與前人接受的教育有什麼分別,「寬鬆教育」所重的是快樂學習,不要求學生背誦,週休兩日,每學年上課時減少約100小時,考試壓力大幅度下降。為什麼日本要作大型改革?原因是日本上一代的學習壓力相當大,學童自殺率高企,但家長們在孩子教育上都十分著緊,因此「怪獸家長」(モンスターペアレント) 這一詞亦是從日本而來的。
正因為學習壓力大,從80年開始研究教育改革,二十年的深入討論,終在2002年起推動「寬鬆教育」,至今這批從教育改革中成長的「受惠者」,現在被社會批評為「重視個人多於組織」、「受不住責罵和打擊」、「缺乏上進野心」。這些現象甚至成為日劇中諷刺的常見劇情。被受批評的一群卻是改革的實驗品,感覺有點無辜。
回看香港的情況,一揖「沒有起跑線」的輕鬆紀錄片,給社會帶來討論之餘,亦令人不禁思考香港的教育環境,有點像80年代的日本。壓力大、學童自殺率引起關注、怪獸家長出現…等,對教育制度亦諸多不滿。哪香港是否應該像日本一樣推行「寬鬆教育」?若日本對這批「寬鬆世代」這樣多不滿,是不是也應該從現在的制度中看看好處在哪裹?
在「沒有起跑線」這節目中,讓大眾看到現今香港父母面對的環境,即使不想製造競爭令孩子受壓,壓力亦會迫使家長就範。很多還未成為父母的都能說出一些大道理去批評這現象,可是當自己身處其中時卻又變得無法自拔。是不是就像日本當年教育改革一樣,推行「寬鬆教育」便解決問題?事實告訴我們,問題只是推遲出現而已,這群「寬鬆世代」要趕上全球一體化的競爭,所需花的力氣相信不少。
歸根結底,家長無法自拔是因為他們只著眼於競爭,卻沒有了解參與競爭的孩子的個別需要,從自己的角度思考並作決定的話,不論您主張投入競爭,又或主張應該寬鬆教育,都是自私的想法。只有認真掌握孩子特質,把孩子放在對的環境,才算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了解孩子需要方法及耐性,父母必先付出才見其效。筆者多次在文章提到,制度不可能完美,作為家長,要助孩子於制度中找出合適發展方向。因此,別再只執拗於批判制度是否正確,也別只著眼於別人做對與否,批評別人容易不過,但當你的批評只是從你的個人角度出發,那自私的並不是對方!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