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發展教育】IB、AP課程理念好唔同 兩大學制初認識(二)
上一篇文章初步介紹了IB與AP的基本背景,包括學制背景及科目選擇的機制,以下內容將分析兩者的學習過程和課程理念的不同之處,以及兩者在香港的普及性,讓爸爸媽媽自行選擇合適小朋友的學制。
課程理念
上文提及過IB(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與AP(大學先修課程)背景上的差別,IB是一個高中文憑課程,側重思維上的訓練;AP是一個大學先修課程,側重知識上的學習,兩者在本質上已有分別。
從宏觀角度來看,AP著重學科成績,以最後一次考試作為成績參照。IB注重學習過程,除了一次考試外,部份科目亦會將校內研究論文、實驗報告等功課都計算入最終成績。IB與AP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IB學生除了修讀學術科目外,還要修讀哲學性的核心課程(TOK、EE、CAS),增加學生批判思維,鼓勵學生研究知識的本質,並強調各個知識領域之間的關聯。
從微觀角度來看,AP著重知識性的教學,教導學生不同的知識,並透過練習來應用於考試上,由於是大學先修課程,難度會較一般高中課程高;IB著重概念,引導學生思考把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上,跳出本身科目的框架,因此科目需要撰寫論文作為考驗學生的一個標準。
因此,兩種學制於理念及學習過程有著一定程度的不同,各有各特色,兩種學制之間並沒有矛盾,有學生讀完IB後再考AP,視乎家長如何為子女作出合適的選擇。
每個學制都有它的利弊,舉例IB著重思維訓練,但由於需要撰寫論文,未必個個小朋友都喜愛寫作,而且要從小多培養看書、做研習報告、需要在寫作文章中建立好基礎和寫作手法資料蒐集技巧能力要有一定的水平。
總結及建議
兩種學制在國際的普及性都相當高,家長無須擔心未來升學。AP在選科的靈活性較大,著重考試技巧,對報考大學的一定的優勢,而且AP考試所獲的學分更可換取部份大學的學分。IB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更著重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其國際化的理念更有利學生與海外大學接軌,兩者各有優勢。大部份西方學制在小學階段都不大分別,大多是啟發思考以主導,而不是背誦型填鴨式教育,因此,家長可不用心急,留意子女未來幾年的發展如何,再作合適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