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 Check未?】9個你總聽說的育兒迷思

坊間流傳很多道聽塗說的「民間智慧」,竟然都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到底常見的育兒迷思有哪些呢?別再讓這些錯誤觀念影響寶寶健康!

1「耳探體溫時,量到就好。」

未滿3個月的寶寶的耳道太窄小,耳探量體溫未必準確,可考慮腋探或肛探;3個月以上的寶寶,耳探是最方便的量體溫方式。成人在測量時,最好把寶寶的耳朵稍微往後方拉,把耳道拉直,紅外線耳探式温度計再深入大約0.5cm就可以了。緊記最好兩耳各測量一次,以溫度較高的數字為準。

2「寶寶的肚子鼓起來,代表脹氣了。」

1歲以下的寶寶還沒有腹肌,肚子有點鼓起十分正常。而且1歲以下的寶寶以奶類為主食,奶類食物易產氣體,只要寶寶沒感到不適,都不算是腹脹;但如果寶寶哭鬧不安、食慾下降、排氣與排便次數減少、嘔吐與溢奶變得更嚴重,很大機會是腹脹的徵兆,建議就醫。此外,家長千萬不要讓寶寶塗含有薄荷醇的脹氣膏,不但不能減緩脹氣,還可能對寶寶的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

3「從小幫寶寶捏鼻樑,可以讓鼻子長高一點。」

鼻樑高矮大多來自遺傳因素,捏鼻樑不僅不會幫助寶寶鼻子長高,反而可能使寶寶脆弱的鼻腔黏膜受損,而導致日後較容易流鼻血,或有小傷口造成感染等,最好不要捏寶寶的鼻樑。

4「寶寶又抓腳又吃手,這樣很髒,要阻止。」

20191021 10922 M2

45個月的寶寶開始吃手和吃腳,逐漸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學習自我安撫,這些行為可以滿足寶寶口慾期,也可以幫助寶寶日後的身體動作發展、探索外界事物。成人不需要制止寶寶吃手或吃腳、抓腳,如果覺得不衛生,可以先幫寶寶抹乾手腳。

5「寶寶自己吃飯吃得亂七八糟,還是成人餵好了。」

20191021 10922 M3

寶寶吃得一身髒是必經的學習過程,可以促進吞嚥功能,訓練手眼協調,培養自信心。當寶寶大約78個月大,應該已經可以穩定坐好,並空出雙手來活動,你便可以嘗試讓寶寶坐上餐椅,練習自己吃飯。一開始時間可以較短,例如讓寶寶練習自己吃510分鐘後,成人再開始餵飯;接下來逐漸增長時間,讓寶寶學習自理。

6「這一瓶奶還沒喝完,可以待回再餵。」

沖泡好的奶粉在室溫下只能放置2小時,而現擠的母乳在室溫下可以放置4小時。如果寶寶當下喝不完奶,就不要翻熱再給寶寶,以免變質。

7「發燒會燒壞腦袋,要盡早退燒。」

我們經常聽長輩說「燒壞腦」,以前的人會有這樣的概念,因為以前有許多無法控制的傳染病,例如小兒麻痺、日本腦炎、細菌性腦膜炎,第一個表徵常常為發燒。久而久之,人們也就習慣妃將「發燒」和「重病」聯繫起來。發燒本身是正常的免疫反應,發燒不會燒壞腦袋,找出發燒的真正原因才是重點。

當然,孩子發燒不適,應先就醫確診。如果孩子發燒未達到38℃,仍尚在觀察範圍內;若燒到38.5℃,而孩子看起來精神狀況不差,也可以繼續觀察。但只要發燒超過38.5℃,加上孩子看起來無精打采、胃口不好,就建議先吃退燒藥來降低體溫。

8「怕寶寶過敏,什麼都不敢給他吃。」

20191021 10922 M4

不讓寶寶吃副食品,並不會降低寶寶過敏的機率,若家長真的擔心過敏問題,添加副食品時可遵照以下原則:

小心加:一次添加一種新嘗試的副食品。

慢慢加:添加新的副食品時,至少嘗試並觀察23天;確定寶寶沒過敏反應,再添加另一種。

仔細看:過敏最常見的症狀為皮膚紅疹、腸胃不適。由於寶寶消化功能未成熟,大便裡經常含有未消化食物,屬正常現象,不應當作消化不良的表徵。

9「多剃幾次頭髮,就會長得更茂密。」

20191021 10922 M5

有些家庭仍保留著寶寶在滿月時要剃胎毛的傳統,長輩經常說要把頭髮剃光,多剃幾次才會保證寶寶頭髮茂密。其實,幼兒期間剃頭與日後髮量並沒關聯,頭髮的疏密、顏色主要還是遺傳基因影響,剃頭可視乎家人決定。只不過,新生寶寶一次把胎毛全部剃掉,對頭皮的刺激較強,較快長出頭髮,而長出的頭髮比胎毛色深且質硬,家長才會產生剃胎毛會令頭髮會長得更茂密的錯覺。

還要提醒家長,最好找專業人士幫寶寶剪頭髮,不要自己隨意亂剪,否則寶寶一亂動,很容易釀成意外。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