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童行】 AI天氣預測 大人細路都學到
「呀!噢!」這詞語對家長們而言可能耳熟能詳,正是成長過程中聽到天氣先生預報時常用的詞語,讓我們得知明天的天氣將先晴後陰。現在的孩子想知道天氣狀況,取而代之的途徑相信是上網搜尋或使用天文台App。家長有否發現我們過往的天氣預報提供的資訊大致上是溫度、濕度、陰晴或雨,雷暴、風暴消息等,但今天的天氣預測已可涵蓋到每一地方的溫度、下雨的情況及維持多久等,不得不讚嘆這些天氣預測的細節,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少研究指出人工智能(AI)能協助更準、更快、更實時地作出天氣預測,其概念和原理是透過將海量天氣數據輸入到機器學習系統,訓練系統從數據中學習及辨識重複的模式,作為預測的基礎。AI科技對辨識圖片及話語具有一定的辦認能力,因此用於預測天氣及氣象中起到很大的幫助。然而,要確保天氣預測的準確度,亦取決於數據的質素及準繩度,電腦也要經密集式的訓練和測試才能做到。
因著AI的普及,互聯網提供不少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的工具,附有多媒體教學支援,讓有心淺嘗AI滋味的普羅大眾也能涉獵其中,另政府亦設開放數據平台供公眾使用。有了工具、數據,加上應用知識,大眾便可搖身一變成為天文台科學主任。
早前由香港教育城、Microsoft、香港天文台及香港氣象學會合辦的「AI大比拼 - 天氣預測比賽」,為學生提供天文台過往十年的真實氣象數據,供參賽者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如回歸法、聚類分析及數學方法等,預測九龍灣零碳天地於指定時間的氣溫。在12月份舉行的頒獎典禮中,評審委員代表高度讚揚參賽的學生隊伍表現出色,提交的預測溫度與真實氣溫相差不足1度。這證明了只要有合適的工具及資料,學生也可完成被視為複雜的預測工作,釋放潛能。
未來社會需要大量具備AI知識的人才,不少本地大學均開辦與AI相關的課程,調整收納科學人才的入學準則,部分大學亦有開辦文理結合的學士學位。作為未來社會的大趨勢,AI的普及勢在必行,家長們為孩子的將來作好準備了嗎?
作者:香港教育城高級發展經理洪婉玲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