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幼兒突然說要自己揹書包上學、自己揀餐具吃飯、情緒不穩、不聽從家長的指示等都是Trouble Two(兩歲反叛期)的明顯表徵,令家長覺得這階段的小朋友相比以前難於管教而大為苦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困難。只要提升他們的抗逆力,便有助克服重重障礙。家長想提升孩子的抗逆力,先讓他們具備以下五項處理問題的認知,這樣便可以用正面的態度和能力度過難關。
1. 相信自己能力
當孩子相信自己有控制逆境的能力,便會願意付出努力改變處境,例如:學生在數學科考試不合格,只要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合格,再多加努力溫習及理解課題,並虛心向老師及同學請教,便可以在下一次考試改善表現。
2. 認清角色和關係
孩子面對逆境時,假如他們明白事件的起因和過程,清楚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和關係,能全面掌握逆境,便會減少自責,從而加強他們面對困難的信心。
3. 分辨責任所在
假如孩子面對挫折時,懂得分辨什麼是自己的責任,明白自己需要為挫折負上責任,便會直接影響他們承擔結果的能力,從而變得積極,並採取行動解決問題,例如:孩子因為經常遲到被學校處分,只要他們明白遲到是自己太夜睡覺、沒有預算足夠時間準備出門等生活習慣所致,他們便會願意改善;若孩子覺得是父母不叫他們起床所致,便不會正視問題所在。
4.對自己的影響
挫折對孩子生活影響的程度,也會影響其抗逆力,例如:如果孩子認為考試是人生的全部,當他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便會感到驚惶失措;但如果孩子視考試失敗屬個別事件時,便較有能力去面對處理考試失敗。
5.挫折的持續性
如孩子視逆境是永遠持續的,便會害怕去面對;但如果他們視問題的出現只屬暫時的現象,而且很快會過去,他們便會以正面態度及更有能力處理,例如:孩子在鋼琴比賽中落敗,如他視為短暫的事件,並相信只要重新努力便可改善表現,他們便會有能力去解決及面對,努力練習,下次比賽表現得更好;但如果孩子總覺得是自己技不如人時,便會很難在失敗中重新振作。
總括而言,每位孩子天生都有對抗逆境的能力,只要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抗逆力,讓他們感到「困難是可解決」,定能幫助他們面對人生種種挑戰。
天氣轉涼,一家大細希望有親子活動,又不想出外?父母可以安坐家中,跟小朋友一起做親子手工兼玩遊戲!
家長可以廢物利用家中的紙筒和紙皮等,與孩子合力動手製作「大魚吃小魚」的遊戲!遊戲玩法類似於日本傳統「劍球」,將與紙筒大魚相連的紙皮小魚拋起,瞄準紙筒大魚的嘴巴,最快令紙皮小魚跌入其中便勝出。這是一個既可訓練孩子手眼協調,又能發揮親子創意的好機會,一起做勞作的過程也能增進親子感情。除了玩遊戲之餘,孩子亦可以將紙筒大魚隨意貼在黑色紙板上,變成「魚樂無窮」立體畫!
馬上看影片教學!
假如小朋友智能發展正常、理解能力又不錯,卻遲遲都未開口說話,家長的確會十分擔心。幼兒的說話能力與口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家長可以透過一些既簡單、又生活化的小玩意,來提升幼兒的口肌能力,對他們的說話能力也有幫助呢!
每個人都具有天賦的學習能力,孩子自出世開始便學會學習不同生活技能。不過,有些孩子踏入學園求學的時候,也許未能啟動學習動力或興趣,以致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家長應該怎樣協助子女,啟發他們的學習能力,達至更佳的成效?
家長們不妨參考以下與學習有關的五大元素,開啟孩子的學習大道。
訂立明確目標
孩子在學習上訂立清晰和明確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父母可以從中配合,了解他們在學習上需要改善的地方,並表示要求和期望,從旁協助他們訂立學習目標。
認清學習能力
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及長處都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在運動方面有天份,有些比較擅長學習語文;但亦有些孩子在學習語文方面欠缺信心,自覺沒有能力應付,甚或害怕學習某些科目等,導致出現負面情緒,這些因素都是影響他們學習的障礙。父母宜給予子女成功學習的經驗,建立他們正面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長處,並自覺有能力應付害怕學習的科目或範疇,提升學習動機。
輕鬆學習氛圍
孩子在愉快、開心的環境下學習自然事半功倍,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妨營造一個開心輕鬆的學習環境給他們,例如:安排孩子喜歡的戶外活動,鼓勵他們主動尋求知識,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適合學習方法
在學習範疇上,不同孩子各有其獨特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跟據身心語言程式學,人們在學習上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及自語型。父母可以觀察子女多傾向於哪些感官接受訊息及表達自己,例如:子女以「看」字、「聽」字、「感覺字詞」或「分析字詞」等,從而了解他們的能力傾向,並鼓勵他們多用這些感官來學習,例如:視覺型子女可多用圖像接受訓練,聽覺型子女可以透過耹聽學習等。
正面讚賞鼓勵
當孩子在學業成績有所進步,或達到訂立的學習目標時,父母謹記要即時具體讚賞及鼓勵,從而加強他們正面學習的經歷,令他們對學習重拾信心和興趣,甚至愛上學習。
本文獲「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授權轉載,原文:《學海無「捱」 - 家長如何協助子女學習?》凌婉君姑娘
家長經常叫小朋友注意個人衞生,不過小朋友怎樣都做不到,不如看看媽芝、爸B怎樣運用 香港五常法協會提供的「常清潔」法則,教菇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同環境衞生啦!
一家大細合奏樂曲,不一定要用錢買樂器!家長可以與小朋友利用環保材料,例如:用過的膠樽及乳酸飲品膠樽,自製不同大小的俄羅斯娃娃小樂器,尤如改良版的「沙鎚」,好玩又富創意。
踏入新學年不久,小朋友是否逐漸適應校園生活,同時認識不少新朋友呢?對於一些沒有兄弟姊妹或性格較內向的幼兒來說,在學校結交朋友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父母可以平日在家訓練幼兒社交技巧,讓他們學懂與同輩相處及累積社交經驗,成為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石。
柳爺 (柳俊江 ) un住腳,好唔耐煩咁對個仔講:「做完未啊?做咁耐㗎?」咁樣個仔大個咗會變成一個點樣嘅人呢?
4至9歲的小朋友開始對「性」感到好奇,如果家長發現子女透過遊戲觸摸他人身體,甚至裸露身體,應該怎樣回應?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性教育提供以下4大處理方法給大家參考。
近期的社會爭議不斷,孩子有機會接觸傳媒報道的畫面,甚或在街上親眼看見不同的事件,可能引發一些情緒反應,家長應如何鼓勵孩子表達這些情緒?親子溝通時,又應如何回應孩子想法呢?
6大抒發情緒方法
現場直播新聞未經剪輯播出,觀眾難免收看到粗言穢語或暴力場面,很多成人和孩子一起觀看後,都會出現不安情緒,如﹕驚惶、恐懼、擔心等,這些負面情緒必需恰當處理。當家長平伏自己的情緒後,便要輔助孩子作出適當的情緒疏導。
對於年幼的孩子,他們往往難於用語言表達情緒或想法,家長可透過一些方法或工具協助他們表達自己,同時連繫親子溝通。
‧情緒指數報告
有些家長習慣太快詢問孩子的狀態,期望孩子直接與你分享,原來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以更「意像」的動態方法表達,一來更有趣味,二來可以讓孩子熱身作分享。例如對4至5歲幼兒來說,他們的說話能力已經發展,但要直接說出感受,仍然較為困難。家長不妨每天與孩子玩「情緒指數報告」,當中分「高中低」的情緒指標(以身體作視像化的表達,高即頭部,中即心口,低即肚子),從中了解孩子的狀態。鑒於分數是主觀相對,因此,「情緒指數報告」的重點,並非確切知道孩子的情緒分數,而是增加讓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話題途徑。過程中,家長應以開放冷靜的心態了解聆聽,例如﹕「你覺得而家情緒指數係低,你想唔想講多少少係點?」如果孩子不想表達,家長可回應「你似乎唔太開心,咁我陪著你啦。」「你想講的時候可以再講我知啦。」家長應避免太著急追問孩子及要求孩子開心,例如﹕「你做咩唔開心?」「你唔好唔開心啦,我地去食雪糕開心番。」等說話,不宜多說。鼓勵家長都可以用「情緒指數報告」這些方式,與孩子互相表達彼此的情緒狀態。另外,對應年齡較大5至6歲的幼兒,家長可選擇用「天氣報告」的方式,讓孩子以天氣狀況比喻自己的情緒狀態。
‧畫畫
大部份孩子都未必能用語言表達甚至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而畫畫是一種疏導情緒及自癒的方法,孩子在平靜的環境下,會不自覺地將情緒及想法投射於畫上。
當孩子畫畫時,家長不宜描述、評價或詢問過多,如﹕「咩黎架?」「點解你咁畫?」「個人塊面唔應該係黑色喎﹗」等,以免騷擾孩子全情投入或影響表達的意欲;孩子畫好後,家長只須簡單描述畫像內容,如:「你畫左一堆黑色。」如家長感受到孩子畫畫時的情緒,也可用孩子明白的情緒詞彙來描述,如﹕「你好大力用黑色油滿幅畫,似乎好嬲咁。」
有家長分享他的憂慮和反省,事源是他的孩子在畫紙的左邊畫了一堆很整齊的綠點,於右邊畫了不規則的黑點,家長估計孩子所畫的內容,是從電視畫面看過的防暴警察與示威者對峙的情況。家長擔心孩子有不安情緒,同時反省自己不應讓孩子看電視直播新聞。筆者則建議家長放下擔心及內疚,嘗試開放地聆聽孩子的想法,以好奇的心態去回應,如﹕「呢幅畫好特別,你可以分享一下嗎?」「我見到有一堆好有秩序的綠色點,又有一堆黑色,你見到咩?」如果孩子願意分享,你會更了解孩子的關注,如孩子不想分享,家長可觀察畫中的變化或他作畫時的表情變化來判斷孩子的狀態。更有些孩子會有一段時間或連續數天都畫相關內容的畫,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有自癒及過渡能力。
‧角色扮演
父母可與孩子玩人物玩偶遊戲說故事,由孩子主導決定玩偶的角色及故事情節。當孩子處身輕鬆的空間和心情,便容易透過玩偶流露情緒困擾。
有家長分享,孩子說故事時拿著公仔說﹕「打死你﹗」之後不斷打另一隻公仔,家長擔心和驚訝孩子模仿近日的暴力行為。筆者則建議家長擔心及驚訝之餘,不要急於管教孩子,不妨以好奇的態度聆聽孩子的想法,容讓孩子先表達情節,耐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及面部表情,家長可於適當的時機描述孩子當時的行為和情緒,如﹕「個公仔好用力去打另一個,好似好嬲咁。」如果孩子表情是輕鬆的,可能只是模仿打架嬉戲中,如孩子表示他是很嬲,便會讓你更了解他的情緒狀況。父母於玩偶遊戲過程中,避免太著緊要即時管教,如﹕「打人係唔岩架,公仔都唔可以打人﹗」等,否則孩子便被窒礙自然表達。當父母了解清楚孩子是有情緒困擾還是模仿暴力行為,才能對症下藥作恰當的輔導。
‧枕邊密語 Pillow Talk
近期社會不安的氛圍都會影響孩子情緒,父母可訂立固定的親子傾談時間,於舒適、輕鬆、安靜的環境與孩子溝通。家長可選擇晚上與孩子Pillow Talk,向孩子提問:「今日有什麼事情與我分享?」,父母亦可先作分享,這樣才能建立相互的關係。另外,父母避免只着重孩子說開心事,否定他們不開心的感覺,或不斷詢問孩子問題。例如﹕「你好似唔開心,不如你講下今日有咩開心野。」另外,家長亦可於這個時段多擁抱孩子,建立親密感及安全感。
父母留意自己的情緒
有些家長面對近日的情況,不知如何面對或回應孩子,於是選擇避免提起;試想想,若如孩子面對最親的父母都不能表達所想,他們便會失去一個很重要的溝通及教育機會,長此下去,孩子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亦可能將有關行為模仿於面對不同層面的生活中,例如:模仿暴力行為,又或用粗言穢語來責備他人。因此,鼓勵家長保持溝通的空間,讓孩子於不安的氛圍中找到出口,感受到安全感。
家長引導孩子抒發情緒和表達意見時,要對孩子保持好奇心,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最重要避免加入任何批判成份,以開放的態度聆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從而了解他們的世界觀;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也要有互動,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家長面對孩子的情緒之前,要先察覺和接受在這個社會氛圍下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父母察覺到身體出現訊息(如﹕失眠、沒有食慾、胃痛等)、情緒起伏大、對事物突然失去興趣,你便可能有需要遠離一下新聞資訊,停一停,尋找方法,讓自己先過渡情緒或尋求適切的服務協助。於這重社會氛圍下,大家都會很大壓力,於守護孩子前,我們大人也要好好愛惜自己。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提供。
【24小時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4小時熱線: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24小時熱線(中文及多種語言):2896 0000
◆生命熱線24小時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熱線24小時熱線:18288
◆協青社24小時青少年服務熱線:9088 1023
◆利民會「即時通」24小時熱線:3512 2626
◆東華三院 芷若園 24小時熱線:18281
【求助熱線】
◆突破輔導中心:2377 8511
星期一、三至五:上午9:30至中12:30;下午2:00至 晚上8:00
公眾假期休息
* 輔導中心採用彈性上班時間,敬請預約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電話:2777 8899
周一至六 14:00-02:00
◆良心理政 心靈照顧站 安排面談熱線:9547 5781
網上登記:bit.ly/2RnUXK9
【網上傾心事】
◆香港聖雅各福群會 第六點
WhatsApp:5933 3711
Telegram: @hearforyou
Instagram: @sixdegreehubs
◆香港撒馬利亞防止自殺會網上情緒支援平台:CHAT窿
網址:http://chatpoint.org.hk
© 2019 Healthy Seed Limited
有沒有發覺你的孩子對寫字感到不耐煩?可能因為他們上肢力量不足,今次介紹一些加強上肢及手指力量的遊戲,令他們有更好準備寫字。
上星期相約幾位好友茶聚,彼此分享親子管教心得,令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上星期六去了某廣場書店買書,之後去了間cafe邊飲咖啡邊睇書。不久,看見有位手抱著BB的女士坐在隔離檯,只見她提著電話說:「我帶住兩個仔都出嚟聽你訴苦,就知真係friend啦,你一出電梯就會見到我哋,一陣見啦!」一個湊兩個,細佬睇落得兩歲,哥哥約四歲,近年都少見有媽媽「一拖二」出街,暗暗佩服她呢。
色弱或色盲,亦稱作「色覺辨認障礙」,是指無法正常分辨自然光譜中的各種顏色或其中某種顏色,眼睛的視網膜中有三種細胞負責分辨顏色。如果其中一種細胞的功能部分或完全失效,便形成色弱。如果其中兩種細胞的功能完全失效,便形成色盲。
香港人睡眠時數少,但估唔到竟然連BB嘅睡眠時間都係全球最少?嬰兒如果一直唔夠瞓,會大大影響認知發展、情緒管理同身體健康,及引起其他問題,長遠造成嘅負面影響絕對不容忽見!即刻了解清楚,盡快為子女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孩子不愛吃蔬菜?不用擔心。由營養師Kathy親自示範的素菜奄列可以幫到你。
早前,內地有一名五歲男童進食浸泡時間過長的木耳而中毒身亡,及一名七歲女童吃過浸泡兩日的黑木耳而中毒命危的事件,引起不少家長關注食材處理的問題。
3月至5月是麻疹的高峰期,今年日本、台灣及馬來西亞均有麻疹疫情,菲律賓的麻疹疫情嚴重,而本港暫時亦錄得20宗麻疹確診個案,當中有一名11個月大女嬰感染麻疹,在潛服期曾到台灣旅遊,情況令人憂慮。
幼兒最初由躺、俯、轉身、坐、爬行,以至步行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
第 1 頁,共 2 頁
【淚崩】60%媽媽生B走樣 可能患腹直肌分離
【中醫教路】空氣污染致皮疹 宜戒口兼煲解毒粥
【會員有禮】送LITTLE TWIN STARS環保袋及兩用手提包
【又到聖誕】寄信畀聖誕老人要趁早 地址+截郵日曝光
【民調】82%父母嘆孩子長得快 唔想留遺憾可玩呢啲
【蒸焗注意】購買前後十個必須知道的事項
【自己方式】回鄉證申請竅門你要知
【防蚊產品大比拚】防範蚊、蠓揀邊隻
【急需幫手】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柴灣失蹤女童消息
【入學全攻略】報讀PN、K1必知日期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