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驚驚】子女發惡夢後唔肯瞓 2個簡單步驟消除恐懼

【好驚驚】子女發惡夢後唔肯瞓 2個簡單步驟消除恐懼

相信不少家長都經歷過小朋友「發惡夢」驚醒,令到家長「無覺好瞓」,翌日還要上班工作,精神及身體上都十分疲勞。

其實從出生那天起,嬰兒就已經會做各種各樣的夢了。不僅新生嬰兒會做夢,連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也會做夢。有專家曾經透過超音波觀察胎兒,發現胎兒會隨著夢境做出不同的表情和反應。

【好驚驚】子女發惡夢後唔肯瞓 2個簡單步驟消除恐懼

孩子的夢大都出現在淺睡眠區,也就是初睡階段做夢的頻率較高;當孩子進入深層睡眠狀態後,夢就比較少。大多數醒來後能夠比較完整回憶起來的夢境,都是在淺睡眠區發生的;而醒來後想不起來的夢境,往往是在深層睡眠階段發生的。

孩子對每天身邊發生的事情都會產生強烈的情感,並將它儲存在腦海中,例如:孩子下午在公園玩鞦韆,或者爸爸下班後和他一起玩積木玩具,其後興奮的情緒會存留下來,晚上他很大機會夢見相似情景,而做夢能幫助他感受這些情感的宣洩。

【好驚驚】子女發惡夢後唔肯瞓 2個簡單步驟消除恐懼

什麼時候開始「發惡夢」?

1-4歲的小孩,幾乎都有做過「不愉快」的夢的經驗;4-6歲的小孩是做夢的高峰期,他們平均幾天就會做一次惡夢,甚至一天可以做好幾回惡夢;至於6-12歲的小孩,也有28%仍有經常做夢的情況。

根據統計,4歲前小孩的惡夢大多數與「野獸」有關;5-12歲小孩的惡夢則慢慢走入生活化,開始與日常生活的事情有關,譬如他們擔心被壞人抓走、害怕吃人的怪物準備攻擊他、還有父母說「不乖」的小孩,會被捉走不能再見到爸爸媽媽的故事,也會使他們晚上惡夢連連。

【好驚驚】子女發惡夢後唔肯瞓 2個簡單步驟消除恐懼

惡夢完全無意義?

做夢對人類來說,是一種潛意識的情緒釋放,幫助人類在晚上將白天的緊張及不安宣洩出來。因此,每個夢境都有一定的意義。

兒童發展心理學一直將人類害怕的行為,當作發展的重要指標。我們可以透過不同年齡的害怕心理,理解兒童在這個階段的發展里程,到底這個階段的孩子重視的是甚麼?在乎的是甚麼? 面臨的是甚麼?

被追趕: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認為夢境裡被追趕,通常是解釋做夢者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或者做夢者內心有強烈的愧疚感,希望逃避;有其他解釋認為,那些在夢裡追逐你的東西,就是代表做夢者自己還未接受的事物。

 受傷:代表做夢者可能想到過去曾經歷過的疼痛,或是情感上的傷害。

迷路:夢到迷路通常是代表著做夢者有種迷失的感覺。但在哪邊迷路很重要,如果夢到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那麼意味著自己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如果是一個自己去過的地方,那麼可能代表你面對一些選擇而感到迷惑。

害怕和恐懼是動物的本能,任何有知覺的動物,都會有害怕的心理。人類的害怕心理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隨着孩子的感官發展與認知能力的複雜化,小孩害怕的事物也會有所改變,夢境也會因此改變。

【好驚驚】子女發惡夢後唔肯瞓 2個簡單步驟消除恐懼

「發惡夢」後不願睡覺,家長無計可施?

在小孩還十分依賴父母的階段,家長只要適當的安撫小孩就情緒就可以了,但如果小孩做惡夢的情況持續1-2星期,台灣睡眠醫學專科黃正憲醫師就建議以下做法:

夢境導演

step 1. 家長和小孩可以重新回憶夢境,讓家長得知小孩害怕的是什麼情節或物品,而不需要否認小孩的恐懼感。

 比如:「哦——跟住呢?」或是「咁你覺得點樣?」

step 2. 和小孩重新「導演」夢境內容,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轉移和重塑恐懼,蓋過負面的回憶。

 例如:大恐龍變小蜥蜴、小孩變超人、他喜歡的角色突然出現來拯救他、夢境的壞人其實不壞,只是想跟小孩一起玩……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家長應該教導孩子面對惡懼,那以後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