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少啲】在家時間太長只打機?家長提防「遊戲障礙」

這個暑期你跟孩子有沒有玩得「太多」遊戲機?小心有「遊戲障礙」!

遊戲機是許多人的消遣首選,但過度沉迷虛擬世界,影響其他興趣、工作、學習、社交行為時,就要當心是「成癮」,若類似狀態長達一年以上,就可能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

【玩少啲】在家時間太長只打機?家長提防「遊戲障礙」

許多媒體特別強調這是「最新的精神疾病」,其診斷條件和其他成癮疾病非常類似:

1.失去控制:無法控制的打電玩 (頻率、強度、玩遊戲的時間都要納入考量);

2.排擠其他活動:越來越常把電玩放在其他生活興趣之前;

3.知之有害而為之:即便有負面結果仍舊持續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4.相關行為必須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教育或職業的功能損害,且持續 12個月才能確診。

精神科李旻珊醫生說,「遊戲障礙」是玩家大腦被遊戲綁架,無法思考,比如停玩遊戲幾小時,就心癢難耐、坐立不安,有時也會伴隨注意力不足、憂鬱、焦慮、睡眠不足,社會適應和生活品質也會出問題。

近年也有兒童、青少年,因打電動導致課業追不上、出現社交障礙,甚至把零用錢大把砸在電玩中,被家人帶入身心科診間。李旻珊表示,通常會透過「動機式晤談」,釐清患者成癮原因,比如請他列出打遊戲的好與壞,並思考壞處延伸會怎麼樣,擬出減少計畫,降低電玩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治療動機」。

研究顯示在所有的電動玩家中,僅有一小部分符合遊戲成癮的診斷,並非常玩遊戲就是成癮,就要接受治療。

WHO建議,玩家還是要注意他們花在遊戲上的時間,以及是否因遊戲而減少了其他的日常活動、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工作表現以及人際關係。

【玩少啲】在家時間太長只打機?家長提防「遊戲障礙」

家長也應該注意電玩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但不需要過度反應,一味阻止孩子玩遊戲,並不一定是最佳作法。安排更多全家一起做的活動,如固定進餐、鼓勵對話、戶外休閒等替代活動,比單純「禁止」,更可能達到促進孩子身心健康之效。

 

資料來源:台灣高雄市立醫院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